【明報專訊】教育局短期內將公布紓緩中學殺校措施,針對教協一直力倡以中學小班教學解決殺校問題,教育局長孫明揚昨在網上撰文,指過去5年中學每班人數由38人減至34人,已使每名中學生的教學成本,由3.3萬增加兩成至4.1萬元,小班教學將使學生人均成本升至逾7萬,質疑為「零殺校」而不惜公帑代價,將犧牲教育質素及善用資源原則。
過去5年政府的中學教育開支持續上升,由2006/07年度的161.8億元,增至2010/11年度的199.8億元(見表),但中學生總數卻隨着出生率下降而緩緩下跌,由現時至2016年將再減少2.15萬人。
教育局長孫明揚昨在網上撰文,指為紓緩收生不足,中學開班門檻已訂為3班61人,平均每班21人,以「特事特辦」方式讓學校有限度地以「小班」運作,並有足夠教師,為新學制提供9至10個選修科目。
質疑小班犧牲教學質素善用資源理念
他又指出,過去數年推出的穩定學校措施,每年已涉及14億額外開支,每名中學生的教學成本,已由3.3萬增加至4.1萬元,升幅達兩成,若中學以3班61人運作,這些班別的學生平均單位成本,更達7.1萬。他指出,小班教學可能減少中學生的群體互動,影響學習發展。
他質疑﹕「我們必須撫心自問,是否應該罔顧學校質素的差異和家長的選擇,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純粹只為抵消這21,500人的跌幅,設計各種方式去強行重新分配學位和班數,以達至「零」殺校的局面,而放棄對教育質素的堅持和妥善運用資源的理念?」
教協:新學制增成本
但力倡中學小班的教協會長馮偉華指出,外國中學已實現約20人一班教學,本地中學每班超過30人已算落後,中學人均教學成本上升亦與落實新學制相關配套,如校本評核及通識教學有關,孫明揚不應將開支上升責任推卸予減少班級人數之上。他說﹕「隨着學生數目下跌,政府只要不削減教育總開支,便可變相增加資源落實中學小班,不用增撥資源。」
2025年04月02日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