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妙,頭重重骨軟軟,好像「作感冒」了。有沒有方法化解?且看中西醫有何良方。
■中醫篇——風熱風寒療法大不同
註冊中醫師楊明霞稱,新年若吃太多煎炸「熱氣」食物,有的人較易喉痛,即俗稱的「上火」。「上火」也是「作感冒」的先兆,處理不宜便容易感冒。
中醫所指的感冒,與西醫所稱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不同。她稱,「熱氣」食物可導致脾胃濕熱或肺熱,使身體容易積熱,從而導致中醫所指的「風熱感冒」。除了燥熱食物,勞累及外感也會引起「風熱感冒」。
跟「風熱感冒」相反的是「風寒感冒」,是由於平素體質虛弱受涼引起。兩種感冒的病徵各有不同﹕
風熱感冒﹕吞口水時有異物感、喉痛;感到時冷時熱、怕風;喉乾、鼻乾、皮膚乾;大便乾澀,小便偏黃
風寒感冒﹕沒有喉痛,吞口水時沒有異物感;怕冷,大便易瀉,小便清長
楊明霞表示,病因不同,療法也異。
滋陰減虛火 薑水驅風寒
身體積熱有「虛實」之分,想避免因吃煎炸食物引起「虛火」(病徵有喉痛、喉乾及鼻乾)繼而感冒,事前應多喝白開水或滋潤的雪梨水、蜂蜜水,能滋陰清熱減虛火。如有時間,也可用雪梨1個、雪耳1朵加杏仁3錢燉兩小時進食(以上為一人分量)。由於雪梨的補益功效位於果皮與果肉之間,故要先把雪梨削皮,並連皮燉煮。此外,煲湯時加少許沙參、麥冬、玉竹及百合,也具滋潤作用。若有「實火」徵狀,即出現暗瘡、口苦、口氣及俗稱「飛滋」的痱子,可用金銀花5錢加菊花4錢,以攝氏80度的熱水焗一會後飲用;又或叩爛羅漢果1個以水浸泡10分鐘,再煮約20分鐘或至出味,加菊花兩錢飲用(以上為一人分量)。
至於風寒感冒,發病初期有少許鼻水或鼻塞,但吞口水時沒有異物感,也沒有喉痛,宜用2、3片生薑輕拍後加熱水焗一會後飲用,以驅風寒。有時間的話,把薑煮一會更佳。又或取青裢接近根部約一吋的位置兩段,加水略煮飲用,讓身體微微發汗也可。
若大眾不確定患上的是風熱還是風寒感冒,便不要貿然嘗試以上食療,以免服用錯誤反倒加重病情。
太飽鬱悶也會「作感冒」
此外,吃得太飽太滯也容易「作感冒」,故要由處理食滯入手。除了節制食量七分飽外,要避免過量進食蘿蔔糕或芋頭糕等五穀製作食品引起的食滯,可在進食前先以麥芽及穀芽各3錢煮水飲用;避免由肉食引起的食滯,可用山楂3錢及神曲兩塊煮水飲用,方法是把神曲先洗後泡10分鐘,再加山楂煮水至出味即可。
心情鬱悶「作感冒」的話,以6至8朵茉莉花,或玫瑰花及杭菊各3至4朵,加熱水成花茶飲用,有助疏肝解鬱。惟經血量過多的人不宜飲用玫瑰花茶,以免其活血功能令經血增加。
文﹕姜素婷
編輯:梁小玲
資料來源︰明報專訊
2024年11月06日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