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野食堂:潮汕食緣 薄殼不薄情長青網文章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2年09月11日 15:25

立秋之後,早晚微風輕拂,竟也泛起絲絲秋意。對我這種愛吃的人來說,這凉意,猶如鬧鐘,提醒着我秋冬季的飲食節令,終於開始。其實早在八月,已經對月曆上的「September」一字虎視眈眈,尤其那一個「R」字母,久不久刺激着體內分泌,像毒癮發作一樣,不能自控。事關根據西方傳統,帶「R」的月份,都是吃貝殼類的好月份,各種生物們開始養肥自己好過冬,我們就擇肥而噬,飽暖而思淫慾,人生其他就是這麼簡單。當然,貝殼之中,生蠔是至愛,配一瓶Chablis,可以消磨一個秋日陽光的午後;另一至愛貝類薄殼,來自潮汕的特產。這種一踏入農曆七月就開始肥滿的貝類,雖然大不過一節小指,一斤十幾塊錢已有百顆,相對生蠔,恍惚難登大雅之堂,但薄殼肉嫩味鮮,又的確只此一家,況且當造期只有兩個月,一別,便要明年請早,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偶爾令人嘴角垂涎,悵然若失。 插畫:楊學德 攝影:曾凡

曾凡
因為心野,所以邊食邊——老闆,食客,食材,廚房,得就,唔得都。

淺灘採寶貝
為食如我為解饞,七月十五月圓之日,遠赴潮汕尋薄殼,盼能即捕即炒,鮮味至極。
香港到潮汕,四五個小時車程,睡睡醒醒,醒醒睡睡,目的地是潮陽達濠漁村,觀看漁民赤身徒手採摘薄殼及製薄殼米的過程。薄殼是俗物,雖只有農曆七、八月當造,但產量多,身價不高。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兩米左右的深度,陽光可以直射而入,豐富的微生物,正好變成薄殼的大餐。採薄殼的過程,其實一點也不特別,只是把海中生長的薄殼從寄生的麻繩上割下,然後清洗、除泥、挑選,但當你置身在瀰漫着鹹香之氣的環境中,目睹着工人一身黝黑皮膚一躍而下沒入海中,徒手採摘,然後帶着一籃薄殼重回水面,把薄殼放入半浸在海面的竹籮裏,另一位工友以腳來回掃磨清洗。忙了一整個上午,堆積如山的薄殼在甲板上,閃爍着幻彩的礦物色彩,你知道對漁民們來說,這是他們的寶貝。
坦白說,這種參觀活動對我來說,不純粹是因為食味而來,反正味道這回事太個人,但當你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食材隨着大自然的韻律而來,最後吃進口中,總是有着一種溫飽之外的感情存在,就好像往日菲林年代,你按下了快門,自己冲曬,影像在顯影液中慢慢浮現,拍攝時那一刻的心情、天氣、味道、觸感,一下子像回帶一樣,重現心頭。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恍惚整個世界,只有你明白那照片背後的秘密。
 
 

味淡如幽香
薄殼具香、甘、甜、純、爽諸味,但卻味淡,猶如蘭花幽香。啖之,吃不出飽膩,味道若有若無。於是,你吃完一盤,又一盤,又一盤……我就是這樣,吃上癮的。新鮮的薄殼,幾乎只有一種烹調之法,就是加入金不換來炒。金不換,在台灣就是九層塔,在外國就是羅勒(Basil)。有人說,中藥離不開甘草,炒薄殼離不開金不換。這種草本植物,具有芳香、清凉的特點,有除腥去膻的作用。炒薄殼時放進適量,不僅可以去除腥味,還能散發出一股誘人的植物香氣。潮州人喜愛這種既可藥用又可作調味的植物,難怪叫它「金不換」。炒薄殼時,如果欠缺了這種香草,吃起來便不對味,潮汕人會立即退貨,覺得這不是正宗的潮汕做法。
金不換炒薄殼,除了看金不換份量是否足夠之外,也要看師傅的炒功。大廚教路,炒薄殼,需「旺火、薄油、香魚露,猛翻猛炒」。灼熱、炒香、放調料,必須一氣呵成,薄殼肉才不會離殼而出,口感細嫩,這才叫及格的炒薄殼。動作慢了,薄殼肉就會收縮變老。為了證實大廚所言虛,我在九龍城街市買了兩斤薄殼回家,單單是洗淨幾百顆薄殼已經夠累,過程有一點繁複,但炒製一環卻相當得心應手,材料也不過是蒜頭、辣椒、魚露和金不換。金不換可在九龍城一帶泰國小店購到,但通常會隨薄殼附送。問題是在下金不換時,有人提議先炒煮,讓其出味才下薄殼;另一種說法是先切碎金不換,炒好薄殼後下,猛火猛炒30秒。我實驗時,採用後者方法,味不過濃,淡清中現幽香,效果相當滿意。 除了炒,潮汕人還喜歡以鹽或魚露腌製成鹹薄殼,用來佐粥。這種製法也稱為「鳳眼鮭」,典故來自南逃潮州的宋朝最後一任小皇帝宋帝昺吃了此物直讚好吃,問是何美味,來人不敢說此乃名不經傳的薄殼,便靈機一動,以形命名,取名「鳳眼」也,而鮭,便是腌製的意思。亦有人會把薄殼燙熟取肉,做成薄殼米,用來炒飯炒蛋炒韮菜,可謂百搭材料。
 
 

潮菜鮮腥
薄殼之外,來到潮汕又怎會放過其他潮州菜式。潮菜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與廣府菜及客家菜並稱為粵菜,其烹調之法計有:燜、燉、煎、炸、灼、燒、蒸、炒、泡、扣、清和淋等十多種,具有嶺南文化特色。潮菜最大特點,一是製作精緻卻着重清淡,二是以烹調海鮮見長、無海鮮不成席,三則是佐料眾多,重視味道的搭配。這次由龍湖古寨的潮汕傳統婚宴、澄海前美村的潮汕傳統壽宴,潮州城裏的私房菜,吃至海門的螺片,每一頓飯都高潮叠起,盡皆潮汕飲食之精華。
之前在香港,每次走進潮州菜館,不管那是一間甚麼樣的潮州菜館,我都感到些微的驚嘆。以前不為食的時候是這樣,現今為食的時候也是這樣。每當口淡淡的時候,就喜歡去潮州菜館。天氣悶熱、腸胃飽滯、病前病後,我常去九龍城或太子的潮州菜館去,尤其是食物鋪陳在店前的打冷舖,在滷水肥鵝、花生豬尾、韮菜豬紅和大眼雞之間,目光游離。密密回憶着這些曾經吃過或從未吃過的食物的味道,看得眼花撩亂,簡直就像一個從冬眠狀態蘇醒過來,第一次看到除了白色的冰雪和灰色的岩石之外的其他顏色一樣。
潮州菜這種東西,對我來說,是為了找到通往「海洋世界」的門扉的食物。當然我所說的海洋,並非在海鮮菜館收你幾千元一尾海魚所能代表到的,那始終是一個不全面,也沒有腥臭的海域,正如不膻的羊肉,不苦的凉瓜,不甘的寂寞一樣,雖然是大部份人的選擇,但你我都明白,大自然不會是這樣呈現的。
 
 
 

工夫潮州
有其食必先有其專家領隊,這次潮汕之旅有幸得許百堅先生同行。許百堅出生於潮汕澄海,後移居香港,現任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副研究員,亦是潮語班及文化美團的策劃顧問及導師。三日旅程得以吃得不易樂乎,多得這位潮汕通天曉。 我問他,如何總結潮汕人的生活方式?他說,潮州人的哲學在於生活和藝術。「如果要我用兩個字去概括潮汕文化,我會用『工夫』兩個字。在潮語裏,工夫就是『講究』的意思,正如潮州人的工夫茶,既是茶藝,也是民俗,潮州人在整個喝茶的過程中,享受生活中的閒情逸致。但其實工夫茶又好,甚麼也好,都需要講究質素。」在潮州,人們都不喜歡忙碌,你去問潮州人:「你的城市為甚麼發展得那麼差?」他們會反問你:「我們為甚麼要發展得那麼好?我們為甚麼要去拼搏?」潮州人寧可把精力花在享受生活之上,「我把潮州人這種性格,歸納為移民的基因。古時,潮州人由中原南移來到南方,不想和其他人競爭,寧願找個地方藏起來,好好地過生活,所以甚麼都講究,包括人與人之間關係,甚至相互之間的稱謂,亦講究一番。舉個例子,你是我太太的朋友,我女兒會把你當成我太太的兄弟,稱你為舅父,潮州人把關係外化,着重情感。」這或許就是潮州人的「家己冷」文化了。
有人說,潮州人是中國的第57個少數民族,因為她雖是漢族,但文化民俗相較北方主流,卻顯得特立而另類。其實,是潮州人的祖先從中原遷移入潮,將古漢文化保存在潮州;相反中原歷經變異融合,反而失落古意。於是,潮汕方言,被譽為中國最遠古最特殊的方言,因為潮語保留了最多最遠的古代漢語音韻、詞彙和語法。因此潮汕大地,猶如一道通往古漢華夏的隧道、一扇陳列古漢語言文化的典櫥。發現潮汕,就如發現古漢華夏。
 
 

想領略潮汕的飲食和文化,請留意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定期舉辦的潮團:
http://www.polyu.edu.hk/cbc
想學習潮語,他們也有課程,分初中高級班,詳情:
http://cbc.polyu.edu.hk/tc/local_cef24.htm#24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2012年09月11日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bos
2024年07月14日 23:50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eecw
2022年02月15日 09:10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ttsuipy
2022年02月15日 08:57
thx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1年05月30日 23:46
than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1年05月28日 08:14
thanks-
2
舉報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