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enne Westwood說過:「Buy less,choose well,make it last。」但物質豐盛的我們,奢侈品廉價物推陳出新,追新款大有人在,買東西根本不需要理由,某生果品牌電話就是最好證明。前本地時裝品牌黃琪(Kay)和「last but not least」主理人Toby卻說:「Choose well,buy smart and experience more。」將衣服生命延長,和感受衣服的更多可能性,「我們覺得這其實是時裝的將來。」
Kay買東西有免死金牌,品牌成立初期需到外國擺trade show,有機會接觸其他設計師,便買下其作品作為靈感。有時又替店子引入新晉品牌,看到喜歡的又據為己有。久而久之,十年的時裝生涯,物件多得儲滿工作室、貨倉和家。直至兩年前需到丹麥工作,把品牌完結,這才發現自己儲下的衫褲鞋襪多得滿瀉。她皺起眉頭說道:「清studio時突然間好想嘔,因為真的太多東西。我由2016年開始做這些清倉減價,頭那次已經清了七成,其餘三成就入倉,最後清到剩下兩成。」在丹麥時,讀了很多斷捨離的書本和快速時裝紀錄片,便開始反思這工業有多病態,「工人有癌症又塌樓又死,人工每月七美元,有很多黑暗事,我不太想繼續助長。」
因丹麥之行結束十年心血,確切感受fast fashion的禍害,回港後她便展開一年不買新衫計劃,今年年初限期已滿。問Kay如何戒掉物慾,她一臉輕鬆地說︰「我設了一些規條,就是不准買新衣服,但可以用其他途徑去滿足自己的新鮮感或物慾,所以限了自己不准買新衣服,但可以買vintage和二手或借衫跟人交換衫穿,和可以要別人丟出來的東西。」短短一年間,由一位放縱物慾的時裝設計師,變為節制有道的green artist。現在即使買衫亦只會支持減低對環境傷害的獨立品牌,而fast fashion當然早早從她的字典消失了。
「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做到自己喜歡的設計,但對環境又不會有傷害。」後來認識到已從事衣服upcycling四年的Toby,分享彼此對時裝行業的想法,一拍即合。經過半年商議,終有定案,就是不生產商品,為衣服延長壽命。兩個月前,二人成立Fashion Clinic(時裝診所),「我們想推廣service over product,如果有些人買少一點,令很多行內人會失業。那要有多點售後服務,便能彌補賣少了衣服的生意。」希望是雙贏局面。
改做衣服是一條佈滿沙石的路,收入不穩定,就連前人Toby只能以家為工作室,但她們仍堅持化身為時裝醫生,以三個「R」的治療方法,拯救危在旦夕的衣服。她們強調:「我們不是極端得叫這個世界應該停止消費,只是想大家聰明地消費,買一些真正需要和適合自己的東西。我們是幫客人對他們擁有的東西回心轉意。」
療程有Repair(修補),用一個日式Wabi Sabi的方向,將破爛的位置以Boro和Sashiko的針步,再以撞色線去修補,來突顯缺憾美。第二是Reshape(改造),意指修改尺碼,闊變窄、短變長,這樣就沒有藉口因大小問題,而丟棄新簇簇的衣服。第三是Redesign(重新設計),是Toby拿手好戲,屬大一點的改動,如將一條褲變成外套。療程不但用一針一線讓衣服重生,同是着重設計和美觀。試問大企業又會否如此花心思,替一件舊衣服再設計又密密縫呢。
改做衣服需時,由洽談、設計、縫補到完成品,有機會花上一星期。有些人會嫌麻煩就此作罷,買件新的好過。但改做不只是改做,其實蘊含着將回憶永遠保存。「客人會拿一些好有紀念價值的衣服去改,這些衣服在客人心中是無價的。」舞台劇演員韋羅莎的外婆留下一件大衣,雖款式過時又不合身,但又不捨丟棄,便向Kay求救。「她覺得肩膀太闊又吊袖,長度又短而領位有點過時。」她便因應問題一一作出修改,把口袋拆掉,來增加手袖長度。Kay一臉滿足地說道,韋羅莎十分滿意成品。她們強調自己不是環保L,但在改做中會保留剩下的布碎作為物資,不買新物料,盡量達到零浪費原則。「擁有是負擔。」Toby在訪問中常說到這句,擁有你想擁有的,是幸福;但若然多得令你感到是負擔,那不如buy smart and well,令時裝行業看得見將來吧。
Kay買東西有免死金牌,品牌成立初期需到外國擺trade show,有機會接觸其他設計師,便買下其作品作為靈感。有時又替店子引入新晉品牌,看到喜歡的又據為己有。久而久之,十年的時裝生涯,物件多得儲滿工作室、貨倉和家。直至兩年前需到丹麥工作,把品牌完結,這才發現自己儲下的衫褲鞋襪多得滿瀉。她皺起眉頭說道:「清studio時突然間好想嘔,因為真的太多東西。我由2016年開始做這些清倉減價,頭那次已經清了七成,其餘三成就入倉,最後清到剩下兩成。」在丹麥時,讀了很多斷捨離的書本和快速時裝紀錄片,便開始反思這工業有多病態,「工人有癌症又塌樓又死,人工每月七美元,有很多黑暗事,我不太想繼續助長。」
因丹麥之行結束十年心血,確切感受fast fashion的禍害,回港後她便展開一年不買新衫計劃,今年年初限期已滿。問Kay如何戒掉物慾,她一臉輕鬆地說︰「我設了一些規條,就是不准買新衣服,但可以用其他途徑去滿足自己的新鮮感或物慾,所以限了自己不准買新衣服,但可以買vintage和二手或借衫跟人交換衫穿,和可以要別人丟出來的東西。」短短一年間,由一位放縱物慾的時裝設計師,變為節制有道的green artist。現在即使買衫亦只會支持減低對環境傷害的獨立品牌,而fast fashion當然早早從她的字典消失了。
「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做到自己喜歡的設計,但對環境又不會有傷害。」後來認識到已從事衣服upcycling四年的Toby,分享彼此對時裝行業的想法,一拍即合。經過半年商議,終有定案,就是不生產商品,為衣服延長壽命。兩個月前,二人成立Fashion Clinic(時裝診所),「我們想推廣service over product,如果有些人買少一點,令很多行內人會失業。那要有多點售後服務,便能彌補賣少了衣服的生意。」希望是雙贏局面。
改做衣服是一條佈滿沙石的路,收入不穩定,就連前人Toby只能以家為工作室,但她們仍堅持化身為時裝醫生,以三個「R」的治療方法,拯救危在旦夕的衣服。她們強調:「我們不是極端得叫這個世界應該停止消費,只是想大家聰明地消費,買一些真正需要和適合自己的東西。我們是幫客人對他們擁有的東西回心轉意。」
療程有Repair(修補),用一個日式Wabi Sabi的方向,將破爛的位置以Boro和Sashiko的針步,再以撞色線去修補,來突顯缺憾美。第二是Reshape(改造),意指修改尺碼,闊變窄、短變長,這樣就沒有藉口因大小問題,而丟棄新簇簇的衣服。第三是Redesign(重新設計),是Toby拿手好戲,屬大一點的改動,如將一條褲變成外套。療程不但用一針一線讓衣服重生,同是着重設計和美觀。試問大企業又會否如此花心思,替一件舊衣服再設計又密密縫呢。
改做衣服需時,由洽談、設計、縫補到完成品,有機會花上一星期。有些人會嫌麻煩就此作罷,買件新的好過。但改做不只是改做,其實蘊含着將回憶永遠保存。「客人會拿一些好有紀念價值的衣服去改,這些衣服在客人心中是無價的。」舞台劇演員韋羅莎的外婆留下一件大衣,雖款式過時又不合身,但又不捨丟棄,便向Kay求救。「她覺得肩膀太闊又吊袖,長度又短而領位有點過時。」她便因應問題一一作出修改,把口袋拆掉,來增加手袖長度。Kay一臉滿足地說道,韋羅莎十分滿意成品。她們強調自己不是環保L,但在改做中會保留剩下的布碎作為物資,不買新物料,盡量達到零浪費原則。「擁有是負擔。」Toby在訪問中常說到這句,擁有你想擁有的,是幸福;但若然多得令你感到是負擔,那不如buy smart and well,令時裝行業看得見將來吧。
二人在去年初認識,對衣服應盡量延長壽命的意念,一拍即合,籌備一年終於成立Fashion Clinic,而現時的工作室主要是在Kay的家。
Kay看了斷捨離的書本深受啟發,便決定展開一年不買新衫計劃。
療程之一的Repair(維修),用線去修補衣服的破爛處,糅合Boro和Sashiko的日本傳統針法,既實用又具設計感。
Reshape亦是療情之一,將衣服改變大小。
Toby拿手好戲,將衣服Redesign,最常見是把裙子改成上衣。
記者︰陳煥欣
攝影︰林正言、鄭明川(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18年6月19日
回應 (0)
2024年11月08日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