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本港市民在投資作為退休保障的強積金上偏向進取,近3年來股票投資比重均不少於六成。事實上,不少市民的個人投資已是以買賣港股為主。強積金作為退休部署的一部分,理應攻守兼備,特別是債券基金表現也頗為可觀,是分散風險的不錯選項。據晨星資料,自強積金計劃實施至今年7月底止的11餘年來,雖然股票基金跑贏其他類別,累計升幅達64.57%,但債券基金亦錄51.66%的回報。
若以2001年至今年逐年回報來看,強積金表現波動性不小,分別於2008年錄最低的-26.42%,以及於2009年獲得最高年度升幅25.99%,這與股票投資佔比高不無關係。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波動性愈強不僅代表基金表現上落幅度更大,還意味着獲得目標之高回報的機會更小,這也是緣何過往回報不能直接指引未來表現的原因。
股債混合基金 未必分散風險
駿隆財務策劃顧問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曾祥文指出,市民過往對債券基金有所忽視,部分原因是有人認為選擇股債混合基金就已經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但其實混合基金對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比重受限於其固有標準,有時根本達不到分散投資的目的。
譬如當混合基金規定股票投資比率為80%,即使股市大跌,基金經理仍要維持80%的股票佔比,遠不如投資者自己調節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比重來得靈活。
亞洲債券 中長線將受追捧
本港強積金債券基金主要分為三類,即環球債券、亞洲債券、港元債券,其中以環球債券基金最多。曾祥文表示,受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影響,成熟市場債券近年來債價已升至歷史高位,一旦全球避險情緒轉向,有機會下跌;反而亞洲債券受區內經濟支撐,中長線將獲資金追捧,有助推升債價。
看基金表現 考慮多種回報率
股市方面,曾祥文稱,相對於歐美經濟疲弱、債務纏身,港股前景審慎樂觀,樂觀是由於港股市盈率偏低、估值接近歷史低位,審慎是因為內地經濟數據喜憂參半,雖然通脹紓緩,經濟動力亦下滑,本港經濟卻愈發受內地影響。他表示,對整體亞洲區(日本除外)股市展望偏向正面,惟市民於基金選擇上宜分散投資。
另外,由於強積金屬月供形式,投資者在衡量基金表現時,宜同時參考其點對點回報率及平均成本法(DCA)回報率,往往這兩者之間短期表現差異很大。以年初至今表現最佳的「宏利MPF健康護理基金」為例,其DCA回報率為4.13%,點對點回報升13.88%。而且,投資者須留意,雖然採用平均成本法投資,可自動在價低時多入貨,價高時少入貨,降低了受市場波動的影響,但隨着投資年份增加,月供款相對於累積資金比重不斷降低,平均成本法的效應也逐漸變小。
明報記者 王小青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