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四萬億後遺症 三成鋼企虧損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4日 06:35
2012年08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08年底內地以四萬億救市,結果翌年GDP增長達到8.7%,投資拉動經濟成效立竿見影,但亦帶來通脹、樓市狂升的問題,同時鋼鐵及造船業等重點投資的產業在稅務優惠及補貼下,大量民企湧入分一杯羹,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現時逾三成鋼鐵企業出現虧損,福建七成造船更面臨結業。內地學者認為,四萬億後遺症未消除,中央不會盲目再以大規模投資。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認為, 投資增加最終是靠消費來消化,但內地卻欠缺適當配套政策推動內銷市場發展,鋼鐵及造船這些產業出現產能過剩,明顯是四萬億急進政策的後遺症。「四萬億政策是利弊參半,一方面這保住了就業,也加快推動基建,但弊端是導致產能過剩,嚴重資源浪費及貪腐,還延緩了經濟轉型。」


當年內地力推4萬億計劃要振興九大產業,包括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其中,因為大建保障房、推動交通基建,鋼材需求激增,鋼鐵業可算是最大受益者。在2009年的粗鋼產量按年增長14%至5.7億噸,翌年內地上市鋼鐵企業毛利率更升至一成以上歷史水平。不過,4萬億投資效力一退,產能過剩問題浮上水面,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型至大型鋼鐵企業利潤僅24億元,同比大幅下跌96%。同期超過三分一鋼企虧損,虧損金額高達142億元,協會更號召業界要自行限產。


福建七成船廠面臨結業

另一個重點扶持的造船業,當年內銷遠洋船可獲船價17%的財政補貼、又有優惠利率貸款予船廠等,2009年時造船完工量按年大增47%,搶去環球六成新船訂單,當時船廠是「不怕賣不掉,就怕造不出」,沒有訂單就先造船。不過,好景不常,國內外經濟轉差,航運需求減弱,造船業大受打擊,中國船泊造船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頭5個月的新承接訂單按年大跌47%,造船完工量亦跌了一成,內媒報道福建七成造船廠面臨結業,最大民營造船商熔盛重工更被揭,頭6個訂單「吞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