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誠品肯定是這星期的話題。到台灣的時候,我們都喜歡逛它,反正飯後沒事做,它又漂亮舒服。或許就是飯後肚胃滿足後,我們更容易被文化打動。不就是嗎?市場學教科書上有講感情消費,那一刻它的氣氛特別能觸動飽暖的你,挑動你的購買慾,也所以明明香港書店已經有售(還打八折),卻有不少人會把書千里迢迢搬回來。
有人說,那些在台灣逛誠品的人,把書一箱箱抬回來的人,通常是平日不逛香港書店的人。他們買的書,並不是什麼罕見特別的書種,香港二樓書店往往已經有售。事實擺在眼前,的確就是這樣。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購買的人滿足快樂,又不傷天害理。求仁得仁感覺良好,總是好。况且連我自己,也不介意做起「港燦」,偶然敵不過要使錢消費的高漲情緒,購買明知道香港書店有售或即將出售的書。買書,總講一點點緣分、一點點衝動,我是這樣安慰自己。
一點緣分一點衝動
前陣子在台北,訪問了二手書店和古書店,買賣舊書的圈子裏,流傳着許多許多有趣的緣分故事。苿莉二手書店的傅月庵先生說在20年前,買到了清代詩人黃仲則的《兩當軒詩集》,那是台灣早期鉛印本線裝,他買到上冊殘本,沒想到20年後竟碰到下冊,終於撮合成一套。舊香居的吳雅慧小姐,她會經常跟書本聊天說話,也會偶爾把書調動位置,刺激氣場。結果,有一天就把店內住上好一陣子的三本畫冊一併賣出。
其實購買新書,何嘗沒有緣分?我一直想買E.H. Gombrich的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這本經典著作半點不難找,就因為它太經典了,我也不急着一時,並本着香港人精神,四處格價,想着在英國會不會便宜?在Amazon網訂會不會更划算……
結果——在一個炎熱的下午,在午飯後與看醫生之間的空檔,手機裏的報紙與facebook都讀完了,為了消磨漫漫的時間,便溜進書店打書釘,順道歎歎冷氣,而E.H. Gombrich的書竟就撲出眼前——很明顯,它在呼喚我!我還能不買嗎?
文、圖 黃潔玲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