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窮得只剩下人氣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6日 21:35
2012年08月16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兩星期,無論是社交網站的留言還是跟朋友見面時的話題,也離不開幾件事﹕執膠、A&F、奧運和誠品。4件事都是名副其實的Hot Issues。在戶外執膠、到誠品跟人迫,都是皮膚感受到的真正熱度;至於A&F和奧運,焦點則是那些有意無意展露半身肌肉的熱血男兒。但在一窩蜂參與其中、目不轉睛享受官能快感以後,這些熱潮留下了什麼insight?


A&F看起來就是eye candies,沒有人會否認——它不可能像執膠一樣是生態環保公民教育實例(並讓我們看透政府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同樣是開新店卻不像誠品那樣嘗試為香港注入一點點文化氣息(而暫時只淪為大家登錄打卡的觀光景點),勉強來說還算為模特兒提供像奧運體操及跳水選手一樣展示完美肌肉的機會(卻沒有團結不同種族文化的背後理念)。當大家都將A&F看成是eye candies(加上那6-packs朱古力腹肌),大抵不會介意它沒有深度,但我們對美麗的身體趨之若鶩的同時,這些「糖果」的製作及包裝過程卻一點不甜美。


半裸男戰術反映刻板形象

品牌每次在新的城市開設新店,均會特別請來一大班「標準」身形的模特兒,裸露上身大曬胸肌腹肌在市內出巡造勢。除了沙灘場合或色情行業,現實生活中絕少型男袒胸露臂,在向來強調女性胴體的時裝業內,或者有人會將A&F以男士為賣點的軟色情畫面視為男女平等的一步。但當大部分男模都像Barbie男朋友阿Ken一樣白皮膚金髮碧眼,當中只有一兩個黑人、黃種人等有色模特兒時,A&F的着眼點明顯不是兩性平等,而是其刻板形象——白色種族、肌肉發達的男身(或是曲線玲瓏的女身)帶來的「優越感」。時裝離不開性,A&F正是最佳例子。1997年開始發行的品牌刊物A&F Quarterly,便充斥着半裸照片、色情片明星訪談,以及鼓吹飲酒、群交、同性性交的文章。在2002年,A&F亦曾推出以亞裔與其他種族為取笑對象的T恤,要白人富家子弟穿來諷刺下層階級的亞洲移民,後來亦曾推出貶低亞裔女性和宗教信仰的產品。這些都是糖衣包裝下的歧視意涵。


昏暗強勁音樂下奉獻金錢

平心而論,A&F衣物的剪裁確有可取之處,無論男女、上身還是下身的衣物,都是能夠突出身體線條的剪裁,令穿戴者看起來有更完美的身形,但放眼整個時裝界,九成時裝品牌也做着相同事情。品牌的T恤、Polo恤、恤衫、短褲、長褲等長青items,每季變化只是顏色和logo大小位置;而以basic wardrobe來說,A&F的價錢也不特別吸引。每間店舖均坐落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店內裝修總是昏昏暗暗,大型牆身上有帶點末世地獄意味的半裸男圖畫;店內設置鏡子的位置總是沒有燈光照射的暗角,讓顧客難以看清衣服放在身上的效果。到底衣服顏色是藍是綠也搞不清楚時,在強勁音樂節拍加上迷魂香水味的影響下,大家也甘願奉上一千幾百元,換來一場歡樂。


消費前做多點基礎研究

當A&F跟奧運、誠品和執膠同樣成為Talk of the Town時,因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心態,大家變得熱切地想要參與其中。A&F、誠品和奧運,也都是經包裝後的商品消費。生活在城市,沒有人能夠與消費絕緣,但在消費前,至少可以做多點基礎研究。誠品的賣點是文化,也需要實用書、文具精品、咖啡室等作商業平衡;奧運雖說成以運動團結不同種族文化,但也暗藏政治角力、造假、靠贊助商維持運作的現實面;看起來形象完美的A&F,卻正是將人性中最不完美的部分裁汰,然後由一大堆極具爭議的意識文化結合而成。當然,這裏是自由社會,看清楚潛規則之後,我們都可以選擇擁戴自己想要擁戴的東西——就像膠粒明顯影響海洋生態,當局仍然可以輕描淡寫「派膠」指情况受控,要人放心吃魚,但我們總可以選擇自己吃不吃。渴求「完美」沒有錯,問題是我們如何定義它。不懂時裝的人經常說時裝膚淺,可真正膚淺的,是我們看到聽到表面就相信,然後隨便批評一句「膚淺」的心態。至少我們在A&F實例中,看到了無論社會發展再成熟進步,性幻想仍然是人類的最基本吸引力。


可無論大家對這A&F半裸男戰術是讚(在facebook中「Like」朋友們與半裸男的合照)還是彈(講述品牌背後的一系列意識形態操作一如本文),我們其實都成為當中一分子,在兩個陣營不斷反覆流傳的文字及相片作用下,造就了A&F這最低技術成本卻最有效的宣傳伎倆﹕讚或彈都好,A&F都賺了。


文 張曉冬

圖 林俊源

編輯 梁小玲

美術指導 John Wan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