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盛慕嫻、陳復新﹕走出走進創優勢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7日 06:35
2012年08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按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的最新公布,港交所於2012年上半年的集資額僅為300億港元,為近年上半年的新低,但港交所新股上市總集資額已連續3年榮登全球第一名,香港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地投資者的原因眾多:

•有效監管:港交所和證監會的獨立運作能做到角色互補,並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公平、公開及公正的交易平台,使投資者能有效地獲得上市公司的資訊,這無疑增加投資者來港上市的信心。


•「走出去」:近年全球上市的企業中,中國內地企業佔大多數。香港能成為「紐倫港」世界三大交易巿場中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是因為它是中國的一部分,地理位置靠近中國,在港上市能令內地企業更容易管理兩地的日常業務。其次,內地跟香港的語言文化相近,而且香港人才薈萃,內地企業更容易在港聘請適合人才打理業務。


•「走進來」:中國的龐大市場及發展機遇吸引很多外國投資者前來亞洲集資。對外國投資者而言,資金能否自由進出是很重要,由於中國實行嚴謹的外匯管制;對比之下,香港的資金自由流動,因此來港上市便成為不少外國企業踏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


•稅務優惠:香港與中國所簽定的《避免雙重徵稅的協定》(簡稱「協定」)也為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提供誘因。根據協定,選擇來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可以向其香港控股公司派發的股息,只需繳付5%(一般為10%)的預提所得稅(須符合其他條件),大大增加它們在除稅後的淨利潤。


港交所不能故步自封

港交所面對深滬、韓國等新興交易所崛起,未來挑戰實在不小,不能再故步自封,可考慮主動採取以下措施,以保持其新股上市集資總額「龍頭」的地位:

•「走出、走進」:「走出」是指走出現有的模式,擴大交易產品的種類和範圍。當中包括(一)加快引入人民幣計價產品,以及(二)進一步爭取國家和內地企業使用人民幣來港發行債券,以推動本港債券市場及人民幣業務發展,同時可加強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功能。


至於「走進」的意思是走進不同市場,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是一創舉,或有助港交所在未來發展商品交易,使其交易產品更為全面。港交所可進一步加強與深圳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合作,並考慮容許更多不同類型的投資產品在兩地交易所同步上市,以達至協同效應、互惠互利的成果。


•稅務方面:投資者也須注意買賣及持有來港上巿外國企業股票時所產生的海外稅務負擔。


若該來港上市外國企業的政府沒有跟香港政府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徵稅協定,投資者從該外國企業股票所賺取的股息收入及出售股票的資本收益須按一般稅率徵稅,無法享有稅率寬免。


為進一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港交所應鼓勵在港上市的境外註冊公司主動向公眾說明投資該股票時可牽涉的稅務問題。另一方面,港交所可與香港稅務局共同研究如何加快與更多國家簽定《避免雙重徵稅的協定》,並爭取較低的股息、利息或服務費用方面的預提所得稅率,從而吸引更多外國公司來港上市,以及藉此類協定減低投資者的稅務負擔。


作者羅盛慕嫻是德勤中國稅務合伙人,陳復新是稅務高級經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