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導賞﹕雕樑畫棟 布景重現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9日 06:35
2012年08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暑假檔期,好戲連場,要大場面有大場面,想看3D有3D,我們的視覺享受,在現實生活看不到的,都愛走進暗黑的影院裏找尋。


自從有了電腦特技,故事無論發生在什麼時空,導演的想像如何天馬行空,也能有如真實存在於世界某個角落般,呈現眼前。


可是,電腦特技再氣勢磅礴,都只是一堆無法觸摸的影像。


在未有電腦的年代,電影裏的大場面大布景,都是實實在在搭建出來的畫面。


布景師,於我們這些小觀眾,就如懂得魔法的偉大工匠。


不過,他們不同於普通魔術師,當你知道布景師如陳景森,如何用雙手和創意以假亂真成就一個又一個電影夢,你不會因為拆穿了他們的技法而覺得雕蟲小技,反而對布景師另眼相看,打從心底裏讚歎他們的靈活與博學。


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粵語片最蓬勃的年代,銀幕裏有上千個故事的景物,很多都由陳其銳和他的兒子陳景森兩手包辦。陳景森的父親陳其銳,投身電影界,本想圓個明星夢,卻陰差陽錯走進幕後,設計布景、指導美術,一做就是數十年。


入行才學畫 着眼細節

戰後電影重新發展,陳其銳帶着停學三年八個月的二子陳景森進入片場,「當年什麼也不懂,什麼也從頭學」。做布景師要學繪圖,但陳景森在學時,根本沒有美勞課這回事,入行才學習提起畫筆。不過,從他所畫的繪畫,那是大師級的手繪呀,布景圖裏,呈現的古代街道風貌真實仔細,牌坊支柱有雕花,窗框看出木紋,就像他曾置身其中寫生畫來的。他說,想像力當然重要,可是也絕不能單靠憑空想像,多觀察是必要的,還要把看到的都記進腦裏,到有需要時可隨時畫出來。古代的風景,他參考書本和電影,現代的景物,他就最愛流連大牌檔舊農村,着眼點落在桌腳爐灶等細節,這樣畫的時候才能更真實更傳神。


掩眼法到家 情景交流

資源是有限的,布景師總不能把故事的每一條街每一幢樓都建出來,要在看緊每一分錢的同時,追求美感與真實感,是每個布景師必會遇着的大難題。所以,陳景森也練就了靈活,對顏色配搭、材料質感很有認識,浴室瓷磚太貴,就改用貼紙砌圖案;靚木太貴,就改用木紋貼紙鋪在普通木板。在未有電腦特技的年代,布景師,最緊要掩眼法到家,驟眼看也亂真。不過,這樣還未算成功,陳景森的造詣也不止於此,在他眼中,布景不止於背景裝飾或場景製作,更能與主角、劇情有交流。所以,陳景森的布景,能配合服裝,也能突出人物性格,把布景設計提升至另一層次,當中除了體現布景師的能力,還有經驗歷練。


他說,這要多得當年的廠景需求大,在片場仍集中在九龍城一帶的年頭,每天走遍三數個片場開工,日子有功,工多藝熟,就是這個道理。


陳景森所做過的布景,從古代到現代,從中式到西化,宮廷片、歌舞片、警匪片、恐怖片,不論是金碧輝煌,抑或窮街陋巷,「幾乎沒有一種布景未搭過」。所謂的布景師,其實都是鬼斧神工的設計全才。演員入戲,觀眾入神,沒有他們雕城鏤棟,即使有好導演好劇本好演員,也是徒然。


文 陳嘉文

圖 尹錦恩、受訪者提供

編輯 李寶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