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穿梭古今 細說從頭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9日 06:35
2012年08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布景師兼美術指導 涉獵範圍廣

布景製作這個專業,在香港逐漸式微,除了因為有了電腦特技可以填補很多功能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片場搭廠景,成本很大。


香港粵語片研究會發起人之一舒琪說,租片場,日日都是錢,搭建一個景,還有各種陳設,由無到有,牽涉的人力物力很龐大。把景搬進片場,還要裝嵌、打燈,才能開拍,每日都與時間競賽。為求省錢,現在很多電影都改用實景,香港也再沒有片場營運。


在陳景森的年代,布景師其實不止做布景,還兼任美術指導,例如道具部雖是獨立部門,但事實上亦只按照布景師的繪圖和想法張羅陳設。其後,因布景師涉獵的範圍實在太廣,電影製作的分工又愈來愈仔細,統籌美術的改稱「製作設計」(production designer),對下再細分不同部門,如布景、化妝、服裝、道具、陳設、造型等,有需要搭建布景時,才有布景師出現,但現在做布景的,只算是比較擅長這方面的人,論造詣和能力,都不及六七十年代的布景師。


導演手法高明 帶出布景細處

正如舒琪所說,現在的港產片,多用實景,很少能欣賞到布景師的手藝,即使是古裝片,場景也多北上租借片場,與當年香港片場業旺盛的年代,不能同日而語。


我們最常所看到的,也許就是電視劇中的布景,而且大多能從主角們的居所,分辨出劇集是小本拍攝還是重本炮製。不過,舒琪說,拿電視劇的布景與電影比較,並不公平,電影最大特點,是會搬上大銀幕,觀眾所能看到的布景,會比在電視中看到的,仔細很多,「無論質感、真實感的要求也很高,例如同是宮廷戲,電視劇的女角走路時,總是咯咯作響,但在真實的宮廷、在電影裏,鋪地的物料根本不是這回事,觀眾聽到腳步聲,比較貼近真實」。除了因為銀幕大小、觀眾要求不一樣外,電視劇的拍攝模式也與電影不同,現在香港的電視劇,比較像工廠製作,一齣劇由幾個導演分拍,同一個場景的戲分,就一次過拍好了,然後再把其他劇情以剪接混在一起,演員走位與場景對接的做法不及電影的講究,「手法高明的導演,能以鏡頭,利用演員的走位,帶出布景的細處」,否則,太側重劇情故事的推進,就會忽略了布景,對布景的要求就再低一點了。


「穿梭古今.雕城鏤棟」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11月4日

時間﹕10am - 8pm

地點﹕西灣河香港電影資料館展覽廳

查詢﹕2739 2139 或 www.lcsd.gov.hk/hkfa

「與陳景森穿梭古今,半世紀細說從頭」座談會

日期﹕9月30日(日)

時間﹕4:30pm

主持﹕黃仁逵

嘉賓﹕陳景森

地點﹕西灣河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