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精神病患個案經理欠70人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0日 06:35
2012年08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涉及精神病患復發的倫常慘劇接連發生,令人憂慮復康服務支援是否足夠。醫管局近年力推精神病「個案復康支援計劃」,以單對單模式跟進病患者的復康,但目前平均每名個案經理需負責50宗個案,較外國一般1對20人的標準有距離。即使以1對50人的現比例,全港仍欠70名個案經理。


醫管局2010年在全港逐步推出「個案復康支援計劃」,透過個案經理以外展模式,跟進嚴重精神病患者個案,協助康復及融入社會。該服務目前由精神科社康護士、職業治療師、社工或物理治療師擔任個案經理,負責貼身跟進精神病患者個案,協助他們康復及融入社會。


跳出醫院接觸病人

本身已有18年職業治療師經驗的梁婉君,3年前開始擔任個案經理。她坦言,過往在醫院內接觸病人,只能像看病一樣觀察病人變化,但「個案復康支援計劃」讓個案經理可「跳出」醫院,接觸病人的生活環境,包括上門家訪,與病人分享聊天,從生活以致家人朋友了解病人所需,並從對病人「風險評估」和「需要」兩大方面,作出適切跟進。


她強調,擔任個案經理的社康護士、職業治療師、社工等,均全部接受相關精神病學培訓,亦有定期進修。以職業治療師為例,他們早在大學修讀課程時,已接觸長達4年與精神病學相關的培訓,而畢業後若學生選取精神科,更要再進修,包括修讀職業治療師學會與醫管局課程等,累積經驗後才可照顧病人。


每年成功助數千病人復康

對於近月兩宗與精神病患復發相關的倫常慘劇,部分有參與「個案復康支援計劃」,令外界對服務成效提出質疑,梁婉君坦言,此基於外間對他們工作不理解。他們實際每年成功協助數千名病人復康,亦改變了過往在病房和醫院內刻板的治療模式。


東區醫院精神科顧問楊位爽醫生認為,隨着社會轉變,醫護人員對精神病患的復康支援,已不單只是看他們吃藥打針,再評估他們會否病發,而是要從他們的生活模式觀察,了解病人所需。他坦言,目前醫管局只有約50名個案經理,尚欠70人,或令部分有需要病人未能享受服務,期望日後有更多有志且同時願意借調或接受訓練之士加入行列。


明報記者 鄭穎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