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熟悉國情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認為,深圳(又稱鵬城)反日示威特別激烈,與當地資訊較發達、外來人口眾多,以及社會控制相對較寬鬆等特點有關。
回顧歷年來內地爆發的反日遊行,深圳每次人數都特別多、行動特別激烈。2005年,因美化日本二戰戰爭罪行的歷史教科書在日本獲准使用,內地多市爆發反日示威,深圳就有萬人上街,包圍日資吉之島;2010年9月中日發生釣島撞船風波,船長詹其雄「被捕」,引發多市在同月的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示威,其中深圳華強北路的日資公司門口有大批民眾抗議,並與公安衝突引起騷亂。
靠近香港 較了解來龍去脈
陳健民向本報解釋,深圳靠近香港,相比內陸地區,可通過電視頻道等渠道,更方便地接觸來自香港的資訊。資訊發達有助深圳民眾對近日保釣爭議來龍去脈有更深了解,香港遊行文化亦可能對深圳產生影響,民眾在耳濡目染下,相對更容易去選擇這種十分「有氣派」的觀點表達方式。
多外省人 民族意識強
陳健民又指出,與其他廣東城市不同,深圳市民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人群組成,外省人眾多。相對於廣東本土嶺南文化中強調的實用主義,廣東以北的文化中民族意識更強,因此深圳市民也可能更關注此類與國家主權有關的宏觀問題,這一點與廣州的遊行規模對比就可以見到。另外,在內地城市中,深圳受到的社會控制相對較小,風氣較為開放,因此當地民眾比較方便表達自己的觀點。針對深圳日資廠近兩年勞資糾紛較多,有否激化當地反日情緒,陳認為珠三角其他地方日資廠也有類似糾紛,相信兩者無直接聯繫。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