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建築測量參選梁粉:港人港地可有可無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0日 21:35
2012年08月20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於競選政綱中提及「港人港地」政策,但其後被指「縮沙」不做。曾提名梁參選特首、現出戰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的謝偉銓,同意「港人港地」政策可有可無,最重要反而是增加土地供應。競逐連任的劉秀成更表明反對「港人港地」,只有泛民候選人吳永輝認為梁振英不應「縮沙」。


《明報》在上周三於編輯部舉行選舉論壇,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3名候選人出席。3人討論涉及他們的專業範疇,即房屋及土地政策。梁振英於競選政綱中提及「港人港地」政策,即政府於部分官地的賣地條款中,規定建成單位只准售予香港居民,轉售對象亦只限香港居民。惟他當選後,改稱現時暫未需要推行,態度明顯放寬,被批評「縮沙」。


謝偉銓:港人港地作用有限

提名梁振英參選、被指屬「梁粉」的測量師謝偉銓指出,「港人港地」政策背後理念,是因為樓價脫離購買力,香港人未能負擔,但這政策作用有限,「如有10萬人買樓,2萬是非港人,但若只得800個(港人港地)單位也不夠」。謝偉銓坦言「港人港地」是「其中一個小小做法」,有與無也不重要,更重要是從供應着手,指短期內可善用現有物業或土地,如將學校、工廈用地先轉作住宅,其後再找地建校,盡快把「曬太陽」的土地建樓,中期則應增加土地供應,長遠應考慮填海、發展禁區。


劉秀成:須多建居屋 定期賣地

2004年起擔任立法會議員的建築師劉秀成表示,香港是自由社會,「港人港地」有問題,直言不應對買賣單位設限。他認為多建居屋及定期賣地,有穩定供應才能穩住樓市,「等市民理解樓市並非過山車」。另外,劉秀成指不少單身年輕人正排隊輪候上公屋,僧多粥少令他們感到失望,情况不理想,同意建青年宿舍,也應協助他們「上樓」,提出可再重推以往的首次置業貸款。


吳永輝﹕倡設委員會商全民共識

公共專業聯盟成員吳永輝則要「CY(梁振英)唔好縮沙」,他舉例內地、馬來西亞等地均有類似措施,認為「港人港地」可以推行,但質疑梁振英並非普選產生,政策才可朝令夕改。他分析,樓價主要構成部分為建築成本、地價及發展商利潤,後兩者可透過推出居屋和夾屋,以及定期賣地降低。他要求公屋輪候期要做到3年上樓目標,公私營單位應有序供應。另外,吳永輝提議成立全港規劃發展策略檢討委員會,成員包括大學教授、專業界別代表、非政府及環保組織、政黨成員等,以爭取全民共識推行土地及房屋政策。


明報記者 林景輝 黃振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