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戶散戶齊齊「放暑假」,令港股每日成交額近期只有300、400億元,鮮見500億元以上。大市成交疏落,不止經紀沒有生意,連輪證發行商亦要「唞一唞」。當中蘇格蘭皇家銀行及德銀過去1個月,沒有發行新輪證,而早前出台監管輪證的新指引,要求輪商主動報價及縮窄報價買賣差價,亦勢必對生意構成影響。
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7月的窩輪成交額只有106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50%,按月跌12%。由於投資者轉炒牛熊證,成交額按年及按月則升9%及2.7%,但與去年第4季相比,仍然有一大段差距(見圖)。
輪商生意變得難做,市場早已傳出,多間投資銀行的輪證部門,準備或已經淡出市場。當中包括蘇皇、德銀及巴克萊,翻查港交所的紀錄顯示,蘇皇及德銀過去1個月已沒有再發行新的輪證,目前分別只有13隻及4隻未到期的窩輪在市場上。巴克萊則在上月中,仍有發行7隻恒指及個股的窩輪(見表),但近月發行的數量已較再之前明顯下降。
德銀蘇皇長時間沒發新輪
蘇皇發言人表示,銀行早於今年1月宣布,只會專注在核心有優勢的業務,而輪證只佔該行投資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日後會根據市况而決定是否推出新輪證。巴克萊則表示,該行的輪證部仍然正常運作。德銀在截稿前未回覆,但據悉該行的輪證部門已沒有職員。
與此同時,盛傳年內退出輪證市場的中銀香港(2388),市場上亦未見其發行的產品。「姊妹公司」、中銀國際股票衍生產品執行董事雷裕武表示,股票衍生產品部負責推出輪證及ELN(股票掛鈎票據)產品,但目前市况傾向推出ELN。
大市成交薄弱,再加上港交所修訂新指引,輪商要主動報價及統一發行文件,而買賣差價亦被縮窄,由以往的25格,縮窄至主動報價的5至10格。雖然可以令市場更規範化,但對輪商來說,生意更加難做。有業內人士指出,輪商現在的對策是推出較快到期的窩輪,去吸引投資者,「引伸波幅不夠高,很難叫人去買我們的產品。」
「輪證60%成交集中3大行」
瑞銀亞洲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董事總經理于正人認為,小型輪商的資源較少,要兼顧主動報價及發行文件有一定難度。「其實輪證的成交,有60%集中在3間大行,其他中型的分完後,才輪到細行」。他續指,除非大市成交提高,否則細行「計過數」後,發現沒有太多利潤,只會逐漸退出市場。
渣打認股證銷售董事翁世權則承認,窩輪生意受大市氣氛影響,生意不及之前,但他認為過去數年,每年均有數間發行商被淘汰或進入市場,對有輪商打算退出市場覺得不足為奇。
明報記者 岑梽豪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