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暗瘡困擾 抗拒社交(11-13歲)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2日 06:35
2012年08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3歲的兒子,臉上開始長暗瘡,頗嚴重,已經請醫生為他治理,但疤痕令他變得很害羞,不願和人面談,但電話網上就可以和人談笑風生。我覺得他這樣下去不好, 提議和他逛街卻屢遭拒絕, 說不想別人覺得他是裙腳仔。他喜歡看書,但運動不行, 醫生鼓勵他多做運動,怎樣能令他多外出活動?


樂觀助克服焦慮減病情

受暗瘡困擾的年輕人,由於問題症狀會持續一段頗長時間,一些屢治無效和特別嚴重的個案,或可能是由於荷爾蒙失調,會損害皮膚並留下永久的瘡疤,令注重形象的年輕人,自信心和形象受到壓力,他們會感到自卑和抑鬱,甚至自我封閉,拒絕參與社交活動,這是可以理解的。


患者除了要積極配合治療,盡快令症狀受控制、改善外觀外,正向的生活態度,也有助患者克服情緒上的焦慮不安,減輕病情。


自我價值非源自容貌

不過,孩子在心理上的壓力的確是實在的,家長也需要理解。因此,推動他出外參與活動的動力,就是要他學懂自我價值不是來自容貌,而是源於個性和態度所產生的魅力,例如一個人的學識淵博、談吐有趣,對待朋友的真誠和幽默感等,並不以他的外貌去衡量。


認清其他優點添自信

家長也可強調他「電話網上可以和人談笑風生」這類優點,添加他踏出家門的信心。再看看他有否其他興趣,如攝影、寫作等,參加一些相關定期的興趣活動認識新朋友,或約相熟、談得來的同學朋友一起去。


充實內涵交真朋友

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明白,現時外觀情况不好,並非永遠如是,他的發展空間還很大,不應只擔心別人的評論,最重要是把握時機充實內涵,自然能吸引真正的朋友。


資料提供﹕突破輔導中心助理經理伍詠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