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糾正開籠雀 應以身作則(1-2歲)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2日 06:35
2012年08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2歲女兒,從前不說話,現在像「開籠雀」一樣煩人,一天到晚事事評論、投訴,例如她去圖書館總不能停口,而且說話很大聲;還有跟爺爺、嫲嫲講是非,或聽到我跟人別說什麽,她就在飯桌上「爆」出來,令人很尷尬,如何教曉她不要在公眾地方胡說八道呢?

孩子開始掌握語言能力後,就會模仿他人的說話,也特別喜歡問這問那,喜歡不斷發問與不斷說話,但總是無法耐心等待,急着要發表意見。當孩子年紀還小,大人總是順着他們,甚至鼓勵她多說話;可是當她愈來愈過火,漸漸失控,無法分辨說話時機時,家長就要了解孩子的說話行為除了本身能力與個性之外,其實大部分都是受到家庭教育與環境影響,要她改變,便要透過教養來逐步調整與改善。


不懂時機 放任易變過火

由於此階段的孩子較自我中心,不懂觀察其他人的反應和感受,所以當他打斷他人說話或在不該說話時說話,大人要適時糾正,不要因年紀小而放任。


許多父母沒耐性聽完孩子的話就對他說:「我知道了!你不用說了!」這打斷孩子說話的行為,孩子也會模仿,因此父母應以身作則,要聽完、理解她的意思,讓孩子練習表達完整意思,不會悶着一肚子想說的話。


家長如要和孩子前往不宜大聲說話的地方,宜事先和她約法三章,例如有什麽事情,可在媽媽的耳邊輕輕說,孩子有三次機會說話,完了就要等到外面才可說,當媽媽豎起手指放嘴前,就必須馬上停止說話。孩子做到的話,要加以讚賞。父母平時亦應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尊重他人。


對於愛說話的孩子,家長也要提供讓她表現的場合與時間,如在親子時光讓她先說每天最高興的事,從遊戲中學習輪流、等待、分享等社交技巧。


資料提供﹕兒童教育輔導員(註冊社工)馮敬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