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微創導管技術 治心臟二尖瓣倒流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2日 16:35
2012年08月22日 16: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心臟「二尖瓣倒流」可致心衰竭等嚴重後果,過往患者接受傳統開腔手術時,需冒心跳停頓及術後併發症等高風險,港安醫院最近引入新技術,以類似「通波仔」的微創導管方式,將微創夾子導入心瓣夾緊,病人於術後翌日已可下牀,令手術風險和休養時間可大大縮短。


港安醫院表示,以微創導管引入夾狀儀器的技術在外國已研發逾10年,港安是首間亞洲醫院引入相關技術。二尖瓣是左心室及左心房之間的一塊瓣膜,若二尖瓣不能完全閉合,流經的血液便會向相反方向倒流,嚴重患者可致心衰竭,從而引致心律不正常或猝死等後果。


費用約50萬 翌日可下牀

港安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高立忻指出,病人接受微創導管手術時,需先全身麻醉約兩小時,然後將6毫米導管從大腿靜脈血管導入至心臟範圍,導管再將該微型夾狀儀器運送至心瓣,將鬆脫的二尖瓣夾緊,令其能完全緊合,從而隔絕大部分倒流情况。港安醫院至今已為5名病人做治療,他們康復良好。有關療程連住院費用大約為四五十萬,與傳統開腔手術基本收費相若。


高立忻又稱,接受傳統手術約莫需留院7至10日,甚至要在深切治療部觀察,但在新技術下,病人手術後翌日已可下牀,留院時間亦大為縮減,約觀察1至3天已可痊癒,而手術傷口可小至6毫米。


無法開刀病人可接受治療

港安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王國耀表示,過往「二尖瓣倒流」病人只能靠藥物治療,或以開胸手術修補或置換心瓣,但手術時要令病人心跳暫時停頓,具相當高風險,加上術後創傷嚴重,有可能出現肺炎或腎功能下降等併發症,對年老或心臟功能較差的患者而言,未必能負荷開胸手術,而新技術可讓無法開刀的病人有機會接受治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