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中國當運動員可真不容易,不止因為人多競爭大,更難承受的是要面對中外輿論與公眾的壓力,基本上不論贏輸都要受到批評。
贏輸都受批評
最矚目的是欄王劉翔跨第一個欄就跌倒,翌日有報章以大篇幅質疑,網上討論更是熾熱,但全屬猜測,證據闕如,全不理傷者死活。但同場還有別的選手受傷退賽,到決賽時世界紀錄保持者古巴的羅伯斯也拉傷大腿肌肉未能完成賽事,各界對此卻沒有隻言片語。
16歲的葉詩文在女子個人400米混合泳中以破世界紀錄成績奪冠,甚至比相同項目的男子金牌得主游得更快,於是被指服用禁藥,到藥檢通過後,又指藥檢不可靠,找不到證據之下竟懷疑她是基因改造人,X-Men率先在中國登場,就不信你正常人有這個本事。
早前《華爾街日報》有調查指出,在金牌榜前三位的國家裏,中國得獎運動員在頒獎台上哭得最少,只有7%,於是被揶揄為受訓成奪取獎牌的機械人。可是不久之後又看到一則報道,指中國女子體操選手在平衡木取得一金一銀,金牌得主鄧琳琳和銀牌得主眭祿在頒獎台上都哭了,只有美國選手懂得笑。於是有人指兩人是為爭獎而哭,而美國選手懂得享受得獎的喜悅,名副其實的哭笑不得!
韓國劍擊運動員申雅嵐因為裁判誤判而痛哭不肯離開比賽場地,擾攘一個多小時才被勸服離場,事後各方都站在韓國選手一邊,有關方面更要給她頒個特別獎以平息事件。如果換成中國運動員,你道會迎來什麼樣的對待?
政治盲目取代客觀
也許從一開始,奧運精神便不過是理想的假托,暫別戰場,放下成見,不過是把格鬥場的城門虛掩。和平與友誼,縱使可以在運動員的表現中得到體現,但觀眾席上,依然殺聲震天。這種猜忌、仇視之風的盛行,在各種新興媒體中更以星火燎原之勢展開,政治的盲目激情取代了客觀與理性,詆譭與謾罵不止是徒勞無益的遊戲,更加是惡毒傷人的利器。
所以很喜歡看到香港單車選手李慧詩那張笑臉,她那伸伸脷的趣怪表情,比賽前後無論贏輸都展現出的燦爛笑容,令人由衷地感覺到她是在享受比賽,讓人看到運動單純的一面。
文 鄧孟聰 charisbaba@gmail.com
贏輸都受批評
最矚目的是欄王劉翔跨第一個欄就跌倒,翌日有報章以大篇幅質疑,網上討論更是熾熱,但全屬猜測,證據闕如,全不理傷者死活。但同場還有別的選手受傷退賽,到決賽時世界紀錄保持者古巴的羅伯斯也拉傷大腿肌肉未能完成賽事,各界對此卻沒有隻言片語。
16歲的葉詩文在女子個人400米混合泳中以破世界紀錄成績奪冠,甚至比相同項目的男子金牌得主游得更快,於是被指服用禁藥,到藥檢通過後,又指藥檢不可靠,找不到證據之下竟懷疑她是基因改造人,X-Men率先在中國登場,就不信你正常人有這個本事。
早前《華爾街日報》有調查指出,在金牌榜前三位的國家裏,中國得獎運動員在頒獎台上哭得最少,只有7%,於是被揶揄為受訓成奪取獎牌的機械人。可是不久之後又看到一則報道,指中國女子體操選手在平衡木取得一金一銀,金牌得主鄧琳琳和銀牌得主眭祿在頒獎台上都哭了,只有美國選手懂得笑。於是有人指兩人是為爭獎而哭,而美國選手懂得享受得獎的喜悅,名副其實的哭笑不得!
韓國劍擊運動員申雅嵐因為裁判誤判而痛哭不肯離開比賽場地,擾攘一個多小時才被勸服離場,事後各方都站在韓國選手一邊,有關方面更要給她頒個特別獎以平息事件。如果換成中國運動員,你道會迎來什麼樣的對待?
政治盲目取代客觀
也許從一開始,奧運精神便不過是理想的假托,暫別戰場,放下成見,不過是把格鬥場的城門虛掩。和平與友誼,縱使可以在運動員的表現中得到體現,但觀眾席上,依然殺聲震天。這種猜忌、仇視之風的盛行,在各種新興媒體中更以星火燎原之勢展開,政治的盲目激情取代了客觀與理性,詆譭與謾罵不止是徒勞無益的遊戲,更加是惡毒傷人的利器。
所以很喜歡看到香港單車選手李慧詩那張笑臉,她那伸伸脷的趣怪表情,比賽前後無論贏輸都展現出的燦爛笑容,令人由衷地感覺到她是在享受比賽,讓人看到運動單純的一面。
文 鄧孟聰 charisbaba@gmail.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