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美儀﹕因時制宜 重訂新界東北規劃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7日 06:35
2012年08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有關新界東北發展的討論日趨熾熱,迄今主導輿論的論調是,將來發展的3個新市鎮,包括打鼓嶺、粉嶺北和古洞北,區內住宅用地將以低密度住宅為主,撥作公營房屋土地佔兩成左右,加上與梁振英關係密切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倡以較寬鬆的入境程序,讓內地人進入邊境發展區,一時間,割地賣港,3個新市鎮將成內地富豪後花園等聲音此起彼落。


早在1998年政府進行的《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已選定這3地為新發展區。直至2007年,前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宣布籌建新發展區為十大基建工程之一,今年6月再拋出計劃諮詢公眾。


新界東北新市鎮發展計劃,共可提供150公頃房屋土地,可建2.31萬個公屋單位及3萬個私人房屋單位,容納約15萬人口。在香港房屋供求嚴重失衡。樓價愈升愈癲的情况下,新市鎮的發展,本來的確可以紓緩港人對房屋需求的壓力,但何以這計劃卻被打成魔鬼計劃?


政府的土地規劃建議經常受到嚴厲批評,例如滿塞公共屋邨的天水圍因同區缺乏經濟設施,區內欠缺就業職位,結果變成一個被孤立於西邊的「悲情城市」;即使在市區的規劃,每每被指發展密度過高,屏風樓處處。或許碰壁多了,今次當局刻意減低區內建築密度,但這正正是矯枉過正的表表者吧。在150公頃的土地裏,公營房屋用地只佔少數,根本無法跟貼港人對這類房屋的迫切需求,政府花那400億巨額公帑收地,結果換來的是大堆普羅市民遙不可及的豪宅,港人又怎能啃下去?所以坊間對計劃的質疑和批評絕對合理。


政府應盡快收回現有規劃建議,全面檢討和修訂,否則計劃將寸步難行。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