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四肢視力退化 似蛇似蚯蚓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7日 06:35
2012年08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獨有的香港雙足蜥其貌不揚,體型細小,最長不過約20厘米,足部及雙眼已退化,驟眼看有如蛇或蚯蚓,惟雄蜥身體兩旁有一對退化了的鰭狀足,顯示牠們在遠古時曾長有四肢,可以在地面爬行,但隨着進化,慢慢摒棄手腳及視力,鑽到泥下覓食及棲息。


身披幼小麟片 屬脊椎動物

漁護署二級農林督察馮子豪表示,全球共有23種雙足蜥,當中22種可在東南亞找到,香港及中國廣西各有一種,分別是香港雙足蜥及白尾雙足蜥。雙足蜥與蛇最大分別在於舌頭,蛇舌尖開叉並不時吞吐,以探測空氣;雙足蜥保留圓鈍及沒有開叉的舌頭,可捕捉昆蟲。另外,雙足蜥身上披着幼小麟片,屬脊椎動物,與蚯蚓有別。馮子豪表示,透過錄影可見香港雙足蜥晚間會走上地面,沿葉片或石頭邊緣緩緩前進,具警覺性,與蛇以「S」形路線快速移動明顯有別。


漁護署設專組尋稀有物種

漁護署於2002年起,於全港進行全面的生態基線調查,並成立8個工作小組,包括哺乳動物、淡水魚、蝴蝶及蜻蜓等範疇,由該署不同人員組成,以科學方法調查全港物種的分布及數量,本身是二級農林督察的馮子豪,亦是兩棲及爬行動物工作小組的成員,除了負責日常工作,亦須定期出外調查,尋找稀有物種,制訂保育方案,例如隔日登島翻開一塊塊木板,檢查是否有香港雙足蜥的蹤迹。該署建立龐大資料庫,其中一項主要功能,是為了進行大型基建時,可以及時制定紓緩措施,避免日後才發現新物種,阻礙施工。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