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車最大的障礙莫過於儲首期,在現今人工升幅停滯的世代,要儲幾十萬首期談何容易。現年才27歲、也是80後的洪嘯峰,現任紅石集團商投顧問董事暨投資部業務總監,他便出版著作《80後置業錦囊》,教同輩年輕人如何創富置業。洪嘯峰說,如只懂一味痛恨發展商,或認為「買樓這些機會不屬於我」,最終上車只會是一場夢。他強調,儲首期有方法,不能乾等,「唔係淨識死慳死抵,而要諗辦法增加收入」。
從事投資理財6年的洪嘯峰指出:「80後年輕人冇乜夢想,唔知achieve(達到)咩夢想」,現在面對的困難比較多,但其實基本上每個年代上車都不易,從來樓價都貴。只是以前黃金發展年代,賺錢機會多的是,現時機遇少了,10年前後人均收入水平差不多。
儲買樓首期 開源重要過節流
《80後置業錦囊》提到,「許多人只會留意到自己的儲蓄能力,卻忽視了我們的賺錢能力」。洪表示,要上車不能乾等,「現時香港人缺乏創業精神,只呻收入唔夠難儲錢,事實上一般大學畢業生人工只有1.2萬元,儲的錢好有限」,因此要想辦法增加收入。他引用《富爸爸.窮爸爸》作者清崎所言,「如何提升收入重要過如何cut expenses(削減開支)」,「可能星期六、日做part time(兼職)或做生意,搵多幾千,而不是在1萬元中想辦法慳幾百元」。
無論目標是發達或有實際金錢需要,大前提是要有第一桶金,洪嘯峰現時工作主要的目標,正是協助客戶賺取第一桶金。洪表示,每日花一點點時間看報紙雜誌、聽小道消息去入市炒賣,回報往往偏低,其實客戶並非不懂投資,但基於工作繁忙,需要專人幫助管理財富。
他建議,80後若想透過投資賺得買樓首期,便不應只集中某一投資工具,而應如金字塔一樣,組合中高風險成分如金字塔頂部,比例要較細,低風險比例則較高。他說80後可在新興市場投資升值潛力較高的項目,雖然未必一兩年內有理想回報,但年輕人「等得起」。
為買樓計劃儲蓄 亦是規劃人生
作為80後的洪嘯峰認為,買樓要看個人實際需要,不要為買而買,絕不能小看買樓的風險,「要睇能力,唔好充大頭」,而自住人士不用看上車時機,因為有實際需要,「坐艇都唔關你事」。政府推出每年5000個免補地價,買居屋名額予白表人士,洪氏笑言,「每年有成6萬對新人註冊,5000個絕對唔夠,如果用作自住,可當買六合彩」,但居屋投資價值不高,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大。
至於部分上車人士寄望復建居屋,洪嘯峰坦言現時不能倚仗弱勢政府,新政策動輒數年,年輕人還是靠自己為好。
當然,社會仍有「成家立室」的傳統思想,洪氏認識一位男性友人與女友拍拖數年,因無買樓準備而被女友視作「冇諗結婚」,終致分手收場,「香港人好特別,10個有9個話要30歲結婚,但冇考慮過財政狀况,只係嗌好難,但唔知難喺邊,對成件事冇概念」。他說,買樓前要有儲蓄和投資計劃,其實也是對自己人生的規劃。
中六生兼職 賺錢也投資
另外,洪嘯峰指出,不少人誤以為開始投資前一定要先儲一筆可觀金錢,但其實不然。洪氏遇過90後客戶,透過他們投資入場費低至數百元的項目,他接觸過年紀最小的客戶更只是中六學生,每月零用錢約3000元,又有兼職收入,他們不是考慮要賺錢,只是想儲錢,所以多數選低風險投資項目,「人哋仲係掛住玩,而佢哋對人生有準備,前途應該唔錯」,「儲唔儲到錢已經唔係能力的問題,係肯唔肯,重點是愈早計劃對自己愈好。」
洪續言,他曾收過一封客人的感謝信,該名客戶由大學1年級、金融海嘯時開始補習,每月儲1000元作投資,畢業時戶口已有10萬元,當初做小小計劃,短短幾年已有一定回報,未必每個投資者都有如此理想的回報,但早點計劃,便贏在起跑線了。
明報記者 鄒凱婷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