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賣樓套現等再入市 投資取平衡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31日 06:35
2012年08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張先生今年47歲,兩夫婦最近趁樓市高企賣了持有多年的物業,一心希望待樓價回落後再趁低買回物業。由於物業升值不少,加上多年來供樓亦償還了大部分按揭貸款,賣樓後他們套取了約300萬港元現金。


他們現在的煩惱是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入市買樓,但若將300萬港元現金存放在銀行,在現時接近零息而又面臨高通脹壓力的環境下,時間久了會令現金貶值;但因為隨時可能需要動用這筆錢再入市買樓,不希望承受太高的風險並且需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另一方面,賣樓後每月現金流和資產負債亦有大改變,希望趁此機會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財政和投資組合,希望筆者能提供專業的意見。


套現300萬 3年後再買600萬樓

筆者初步了解過張氏夫婦的想法和財政狀况後(表1及表2),再進一步和他們傾談他們對樓市的看法,預計什麼時候會再入市買樓。張先生的目標樓價是600萬港元,估計可能要待3年後,樓市至少回落20%時再入市。他心中是希望將部分現金投資在現時相對偏低的股票市場,不過張太認為風險高,不同意。張太希望將資金放在銀行、人民幣或黃金,認為這樣會較安全。筆者認為張先生和張太的意見都有其道理,而且這始終是一家人的事,故嘗試將兩位的意見結合一起。


筆者先幫張氏夫婦預算假若3年後需要購買600萬港元物業的情况。由於屆時張氏夫婦已經50歲,故假設按揭年期最長為15年。另外筆者亦會以一個較高的按揭息率4厘去計算,這樣即使3年內加息也不至於令張氏夫婦亂了陣腳。張氏夫婦希望屆時預留約400萬港元的首期和雜項開支(表3),換言之,張氏夫婦的目標便變得明確,就是要在3年後將350萬港元滾存至400萬港元,亦即每年目標回報約4.6%。


部分作港元人幣存款 部分買股票基金

筆者建議張氏夫婦將350萬港元分作3部分投資和管理。第一部分是將60萬港元存放在國內銀行開設的人民幣戶口,另外50萬港元投資於一些本地公用股和房地產信託基金,目標是保留足夠的流動性並獲得高於通脹的回報。第二部分筆者建議張氏夫婦將約100萬港元以3年時間分段吸納一些優質及具價值的股票基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透過平均成本法減低投資風險,並趁現時部分股票市埸估值較平時趁低吸納。第三部分是預留約140萬港元存放在本地銀行作為儲備,目的是以備不時之需和留待更佳時機再作投資。


最後筆者亦提醒張氏夫婦除了住屋的問題外,亦要考慮自己的退休安排,建議他們趁現時收入支出穩定的時候,將每月的盈餘投資於長線的退休儲備。這樣退休時便不用擔心住屋和每月開支的問題。


林正宏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 首席財富管理顧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