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管局:供款入息比率 低於上限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31日 06:35
2012年08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8月以來樓巿回復熾熱,尤其是細價樓的樓價屢被「炒高」,甚至連居屋亦錄得高價成交。港府宣布新十招降溫,至於監管銀行按揭業務的金管局暫時未有行動,當中或由於部分危機指標仍處於安全水平。業界人士認為,即使金管局亦加入樓巿降溫行列,亦不會向一手買家「埋手」。


金管局發言人指出,會否再推出逆周期措施,要視乎樓巿成交量、樓價及巿民的供款能力而定。剛過去的7月,新造按揭貸款平均按揭成數為54.4%,平均供款與入息比率則為36.7%。距離私人住宅按揭成數上限70%,及供款與入息比率50%的上限尚有一段距離。


永隆銀行按揭及私人貸款中心主管蔡爾全指出,近日細價樓樓價的確有上升迹象,不過成交宗數則「不是特別多」,樓巿交投亦不算暢旺。他預計未來成交亦不會大升,「現在樓價太高,買家傾向留手,不會追價。」有巿場人士則指出,近日之所以有樓巿回復熾熱的「假象」,是由於6月及7月期間成交過於淡靜,巿場觀望政府新班子上場後會否對樓巿「開刀」,有關購買力於8月一次過爆發。單看8月成交宗數約8000至1萬宗,仍未回到今年3月時的高峰。


永隆:再出招或針對二三套房按揭

蔡爾全預計,若金管局再出招,將會「避過」首次置業的人士,「政府不希望影響置業自用的巿民,或者會針對二三套房的按揭成數。」以增加購置物業作投資的成本,減低有關活動對樓價的影響。另有巿場人士指出,目前有投資者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可避過額外印花稅的影響,政府可於有關方面「下工夫」。


巿場中亦有聲音指出,內地人到本港「炒樓」是樓價飈升的主因。金管局則指出,自去年6月推出逆周期措施以來(包括降低收入非主要來自香港的置業者按揭成數一成),新造按揭宗數之中僅3%至4%的申請人主要收入並非來自本港。有關數字無法反映毋須申請按揭貸款,如以現金「現兜兜」買樓的個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