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銀半年成績表出爐後,市場反應負面,投資者懷疑內銀股的資產負債表真實性,尤其是,去年曾引爆信心危機的影子銀行問題,並未有明顯在報表上見到反映。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就認為,中國銀行業的表外資產不透明,是令市場提心吊膽的地方。
公布粉飾過度 反惹投資者疑心
一眾內銀股本周皆跑輸大市,當中如多做民企生意的民生銀行(1988),跌幅接近一成,工行、農行兩大巨頭亦跌約半成,反映投資者在業績公布後,紛紛以腳投票。即使業績令人喜出望外的建行,都累跌近3%。有分析員認為,外界對內地經濟環境早有了解,故早預期銀行資產質素惡化。但現時各行公布的資產負債表都似乎「粉飾」甚佳,「這就惹起大家對財報數據的真實性抱有懷疑,做得愈好,反而愈懷疑。」在有不解時,投資者自然會先行沽貨離場。
「數據好不一定是假,問題是透明度」,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分析近日內銀慘况時稱:「投資者有太多疑問沒得到解答,特別是那些看不到的信貸(表外貸款),他們想看到更詳細說明的細節公布,但結果沒有」。
謝國忠認為,其實一眾內銀都應該將不良貸款方面的信息更加透明化,讓投資者可以更了解背後風險才是。
公布粉飾過度 反惹投資者疑心
一眾內銀股本周皆跑輸大市,當中如多做民企生意的民生銀行(1988),跌幅接近一成,工行、農行兩大巨頭亦跌約半成,反映投資者在業績公布後,紛紛以腳投票。即使業績令人喜出望外的建行,都累跌近3%。有分析員認為,外界對內地經濟環境早有了解,故早預期銀行資產質素惡化。但現時各行公布的資產負債表都似乎「粉飾」甚佳,「這就惹起大家對財報數據的真實性抱有懷疑,做得愈好,反而愈懷疑。」在有不解時,投資者自然會先行沽貨離場。
「數據好不一定是假,問題是透明度」,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分析近日內銀慘况時稱:「投資者有太多疑問沒得到解答,特別是那些看不到的信貸(表外貸款),他們想看到更詳細說明的細節公布,但結果沒有」。
謝國忠認為,其實一眾內銀都應該將不良貸款方面的信息更加透明化,讓投資者可以更了解背後風險才是。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