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十招改劃住宅官地報大數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2日 06:35
2012年09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日前宣布十招冀穩定樓市,包括將36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作住宅用途,並指完成後可提供近1.2萬個公私營單位。政府當時揚言,已有10幅地完成改變規劃,涉及2140個單位。但本報發現,當中有3幅較大用地原來未完成整個城規程序,隨時會因地區或技術問題墮馬。有區議員批評,政府此舉純為「報大數」,而且未有理會民間反對聲音和城規程序,是「先斬後奏」。


梁振英日前提出,將36幅官地改作住宅,並指出規劃署已就該批土地完成檢討,認為可作房屋發展,而不會影響在區內提供社會設施,更特指10幅地已經完成改劃住宅用途,估計可提供2140個單位。


不過,本報翻查10幅地皮的資料,發現至少3幅雖已初步由城規會提出修訂用途,但並未交最後審議和通過,目前仍在公眾諮詢階段。3幅較大的地皮,分別位於西貢康建路一帶、灣仔分科診所及呂祺教育服務中心用地,以及馬鞍山鞍駿街地皮。


馬鞍山地逾千居民反對改用途

西貢和灣仔的地皮目前仍處於公眾申述階段,約兩個月後才完結諮詢;至於馬鞍山鞍駿街地皮,自今年2月城規會提出修訂後,已遭逾千當地居民以及區議會一致反對,表示建樓後阻擋住宅迎濤灣景觀,影響通風,要求還原地皮用途,上周城規會初步審議後,亦未有通過,要再延期審訊。


餘下7地皮單位 僅佔10%

城規會成員許智文承認,部分地皮仍然未完成審議程序,或至少需時一年,才知道是否能成功改為住宅地。本報估算,若扣除此3幅地皮,其餘7幅小型地皮只可提供約1300個單位,相對36幅用地可提供1.2萬個單位,只佔總數的10%。


議員:忽略地區聲音 未審先判

協助馬鞍山迎濤灣居民的沙田區議員李子榮批評,政府為顯示有增加住宅供應,刻意「報大數」,亦令當區居民感到失望,恍如未通過城規會程序便被「未審先判」。他續指出,規劃署在研究將政府地變住宅地前未有諮詢便改劃的做法不妥。而對於10幅改劃地內,有4幅位於沙田和馬鞍山區(包括碧田街、白石、美田邨、鞍駿街),李擔心,會令整體社區設施不足,「政府不能重量不重質,不作社區影響評估,不諮詢區議會,忽略地區聲音便將計劃上馬」。


西貢區議員林少忠亦表示,區議會事前並不知道西貢地皮會被改劃,又指政府不應為「湊數」,胡亂將一些細小地皮不斷改劃,令區內休憩用地減少。


明報記者 鄭穎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