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QE3有如潘朵拉盒子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3日 06:35
2012年09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量化寬鬆發展至這個地步,已經不單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筆者倒覺得人們視之為一種圖騰:只要繼續有量化鬆寬(QE),經濟危機就暫時不會爆發。


事實上危機真的永遠不會爆發嗎?難道社會上真的不用任何人為危機付出代價嗎?其實,經濟危機未爆,但量寬已製造了大批輸家——儲蓄者。


如果聯儲局真的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威力相信會相當驚人,但代價亦會較過去兩次量寬更大,今次社會恐怕將要承受通脹的衝擊。


聯儲局過去兩次量化寬鬆,成功推高資產價格,但未有造成惡性通脹,究其原因,在於新增貨幣供應主要控制在銀行體系內流轉。銀行信貸保守,新增貨幣供應在實體經濟製造乘數效應的力量自然大大降低。


量寬目標或改與失業率掛鈎

不過,千呼萬喚仍未現身的QE3,未必再單純設定為在某特定時間內購買若干資產,以增加若干貨幣供應量;今次好大機會會改為以某經濟指標,作為量寬的目標,換言之,貨幣供應隨時可以無限大。綜合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近日的講法,這項經濟指標好有可能是指失業率。


芝加哥聯儲總裁埃文斯堅持聯儲局應該持續量寬直至失業率降至7%、通脹率升至3%為止。而近日伯南克一再提及對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感到不滿,以降低失業率作為QE3的目標甚囂塵上。


貨幣供應倘流實體經濟 將有連鎖反應

問題在於,過去兩次量寬下的貨幣供應被鎖在銀行體系內,金融機構只是持續購買資產,把資產價格推上去,但這對於創造更多就業其實沒有直接幫助。


因此,QE3除了是量的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執行的方式。只有當貨幣供應流入實體經濟,讓普羅大眾齊齊面對貨幣貶值的預期,屆時國民將會減少儲蓄,繼而增加消費與個人投資。


增加消費理論上將會帶旺零售市道,進而鼓勵企業進行更多投資,這樣企業便有機會增聘人手,中長線逐步解決失業問題。但工資上漲壓力亦會隨之增加,由工資上漲帶動的通脹危機將會愈來愈大。


碰巧由於美國聯邦政府面對「財政懸崖」(Fiscal Cliff),美國國債投資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加上美股又缺乏實在的企業盈利前景支撐,聯儲局再加碼量寬只會迫使各方資金轉為搶購實物(例如商品資源),令通脹問題快速惡化。


惡性通脹無可避免

伯南克不斷出口術聲稱會隨時加碼量寬,但一直只聞樓梯響,看似「下巴輕輕」,其實食品與能源價格易升難跌的格局,可能一直困擾着聯儲局,擔心貿然再推量寬,失業率尚未達標,通脹已經失控,令聯儲局處境更加尷尬。對於伯南克來講,不斷加碼量寬似乎是唯一出路,而惡性通脹,以至超級通脹則無可避免最終成為眾人的代價。


王冠一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ww.wongsir.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