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府最快可於今年底推行「港人港地」政策,即物業單位只限售予港人,建制派或民主派政黨幾乎一致贊同,惟新民黨認為此政策說易行難,倒不如加推土地。學者稱,選舉期間候選人支持港人港地理念可以理解,但提醒政黨必須審視政策細節,慎防「魔鬼在細節」,否則推行時未達樓市降溫效果,外地人已轉去炒熱二手樓宇。
新民黨:不如加推土地居屋
梁振英上周四提出穩定樓市的「梁十招」,其中包括草擬推行「港人港地」的法律文件,發展局指有機會最快今年底推行。
各個主要政黨在港人港地問題上立場相近,其中自由黨劉健儀更稱,該黨是最先提出有關政策的政黨,贊成可在首次置業港人的限呎盤物業實施,她稱收緊外地人置業按揭成數未必有大作用,因為內地人往往不用太多的樓宇按揭。
細節未明 憂難實行
民主黨及民建聯也認同應盡早落實,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認為應附加條件,規定物業必須自住,防止炒賣。公民黨黨魁梁家傑也說,必須釐清推行細節,說明什麼人合資格購買。人民力量及社民連也支持政策,但社民連主席梁國雄擔心實行「好困難」,因業主可轉手予非港人,非港人亦可透過港人炒賣。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對港人港地持保留態度,因為「說易做難」,如「港人」定義、設多少購買限制等技術細節都是難以界定,認為與其推出港人港地,不如推出更多土地及增建居屋,因為居屋本身是港人才可申請。
港府提出每年建1.5萬個公屋及5000個居屋單位,並會研究推出全新「置業安居計劃」,取代前朝「置安心」項目。在整體房屋及土地政策方面,民主黨認為每年建2萬至3萬單位才能應付需求,指現時不少土地空置曬太陽,可用作建屋。梁家傑稱,難定每年建公屋目標,反而政府要視乎需求調整。現時公屋輪候冊有19萬個申請個案。
工黨:香港非無地 地產商囤積
工黨李卓人認為,每年應建3萬至3.5萬個公屋,把輪候上樓時間由平均3年縮至1年,他認為香港並非沒有土地,只是發展商囤積。人民力量劉嘉鴻認為,現時並非土地不足,認為現時資金氾濫,有錢人買樓,令樓價飈升。自由黨劉健儀及民建聯譚耀宗也提出,可多管齊下增土地,包括加快改變市區土地用途,可研究維港以外填海,但要顧及當區居民意願。
學者:外地人或轉炒二手樓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說,港人港地用意良好,但推出前必須考慮成效,以及推行細節,否則會好心做壞事。許教授說,港人港地是針對新批土地,即一手新盤,但一手成交只佔樓宇整體成交一成,故即使在所有新批地上推行,理論上在樓市只有一成效益。不過,如果剔除外地人買新樓,需求減少,按理可為一手樓市降溫。
不過,許智文提醒,外地人買家佔現時成交量一至三成,如限制他們買一手樓,他們便會轉炒二手樓,所以政府及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必須小心釐訂推行細節,並要提出措施防止出現反效果。
公民黨反對政改方案
公民黨昨日發表聲明,澄清本報昨日「透視候選人取態」表列政黨過往投票紀錄,該黨5名立法會議員在2010年6月25日的政改方案表決中,均投下反對票。公民黨認為要達至真普選,必須要在特首選舉中不設任何篩選,及廢除立法會的功能組別。
2010年的方案沒有普選路線圖,對功能組別及分組點票存廢隻字不提,公民黨憂慮該方案偏離實現真普選的目標,令香港最終不知何時才能達至真正普及而平等、一人一票的選舉,亦同時埋下功能組別議席長存於立法會的種子,故當日他們投反對票。
■新聞專輯﹕立法會選舉2012
http://specials.mingpao.com/legco2012.htm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