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子女自我中心 多因依賴成性(7-10歲)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5日 06:35
2012年09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9歲獨子升小四,脾氣非常大、有性格,不算曳,但愈教愈吃力,例如他已學習踏單車,但未掌握得很好,明明自己摔倒,他就賴別人照顧不周,還丟下東西離開。他做其他事情均是這種態度,要別人聽他指揮,自己失手就是別人不幫他。跟他講道理,就算承認自己錯了,但之後還是重蹈覆轍,應如何教導他呢?


當孩子表現自我中心,往往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也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


父母應以生活中的大小事例去培養他的同理心,教他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例如家長可以問孩子﹕「假如其他小朋友硬要你聽他指揮,你喜歡嗎?」可透過討論、角色扮演、故事、遊戲和比喻等方式引導孩子認識、理解、同情他人,使孩子從「自我」走向「他人」,明白別人在這個位置時的所想和感覺,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框架。


另一方面,家長應對孩子的要求有限制,對不合理要求例如吃飯時打機要拒絕,並耐心講明原因,指出不對之處。當然要孩子一下子接受是有難度的,父母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孩子的哭鬧,但不可因要避免孩子哭鬧帶來尷尬而盲目遷就,也不要為此馬上還以顏色大發雷霆;應給孩子一個冷靜過程,處理、調整情緒反應,讓他意識到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此外,孩子自我中心過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自小習慣生活中大小事情由家長包辦,加上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護和遷就,令他不用想辦法解決難題,久而久之,產生了慣性依賴,覺得一切只要有父母在就能辦到,不能體諒別人的付出,自然變得隨意任性。


父母應該要求孩子克服依賴性,按他的能力督促其自理,例如在空餘時做些家務,鼓勵他幫助別人,使孩子體驗付出和為人設想的喜悅,從而推動自立的生活態度。


資料提供﹕心窗身心發展輔導中心輔導及培訓總監梁倩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