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級爸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被迫害妄想症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5日 06:35
2012年09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 Jan Erik Olsson與Clark 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巿內一家信貸銀行時,挾持了4名銀行職員,僵持130小時後,事件因匪徒放棄而結束。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4名被挾持的職員,仍對曾挾持他們的匪徒顯出憐憫之情,受害者在事後表明並不痛恨匪徒,更感激匪徒在事件中沒對他們造成傷害,甚至對他們加以照顧,相反他們對警方採取敵對的態度。


個人失當行為綁架政府團隊

如果今天香港政治局勢用上述症候來說明的話,香港政府就可能因特首和兩名先後局長的行為失當而被困在一單位中,個人行為綁架了整個團隊,你若不能離開,就只能調整心態,希望賊人不傷害自己,繼而與他同流,視外面的警察為敵人。這種心態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傳媒大亨赫斯特的孫女。她被綁架後,竟然也成為劫匪之一,跟着一起去打劫銀行,即使被救,也脫不了和挾持者的親密關係。


這種心理後遺症在個人而言當然是悲劇,如美國那名被挾持的少女和罪犯相處多時,可以逃脫但也不願意,最後事發,罪犯自殺,他畏罪嗎?非也,他是感情受傷害,因為他們曾經互愛,依賴對方。


我們的班子現在都處身於斯德哥爾摩的銀行內,開始對要拯救他的警察產生恨意,對救命的人尚且如此,對批評他們的人就更咬牙切齒了。


這種症候在家庭暴力的傷害最嚴重,如果父親是暴君,母親也被迫成為兇手,子女的傷害會延續他們的下一代。文明社會為何要取回對小朋友的監管權,讓知識水平低的一家之主大惑不解,他們以為子女是他的私有財產,可任他處置,對不起,小朋友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資產。


我們家長也被應試教育制度綁架了,明明功課和考試弄得家庭撕裂,夫婦反目,母子不和,但你還不是流着淚和教育局、老師們同流合污,培養考試機器。


而另外一種心理疾病是「被迫害妄想症」﹕這心理病是由於對現實世界的不安全而衍生一種自己會因此受害的妄想情緒。


特徵:

•是慢性和終身頻發的;

.妄想是符合邏輯的,不矛盾;

.妄想和普通邏輯推理不衝突,而且沒有一般的 行為異常(雖然在妄想系統中邏輯是扭曲的);

.對別人來說不重要的事件,對他們來說極為重要,並且圍繞妄想的氣氛非常緊張。


服務對象變迫害者

吳克儉似乎是上述兩種病症的受害人,他的斯德哥爾摩症候在他躲在特首背後,一聲不響就顯露出來。他原本也認為教材有問題,現在反而覺得家長問題大。他服務的對象變了迫害他的對手,他愈發覺得危機四伏,就連跑也覺得太慢,坐下溝通怎樣開始呢?


其實我也搞不清誰是挾持者,誰是受害者,於是你我互相指摘。


現階段是被挾持接受國民教育的家長們趁自己及子女未有出現Stockholm Syndrome前,在銀行內奪槍反抗和綁架者拼過,就算有傷亡也在所不惜。


吳局長是不幸的人,他的長相不夠大氣,原是一個小官僚站在長官背後辛勤工作也能頤養天年。可是他步步高陞,最後升到一個他不能負荷的位置,這敗象在管理學稱為﹕彼得法則(Peter's principal),就如十多年前流行俚語﹕「你咪當我Peter仔呀!」即是儍仔之意。


我們的班子究竟有幾多Peter仔,拭目以待。


作者為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張堅庭ting56@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