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用錢突增多 溝通勝猜疑(11-13歲)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5日 06:35
2012年09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1歲兒子性格溫純,暑假多去附近屋邨球場打籃球,他認識了一班波友,這幾天我發現他的八達通常常要充值,每星期花費500元,本來他不肯跟我說,還主動說願意扣零用,後來又說是請波友喝東西,有時我看他早上精神委靡,我已把家裏Wi-Fi關掉,很擔心他染上不良嗜好,怎麽辦?

打籃球屬於劇烈運動,孩子不像成人般有較高的自制能力,有同伴相陪玩耍往往會過了頭,疲憊不堪也不足為奇;然而,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很注重朋友的評價,也會憑藉自己建立的社交網絡來肯定自我,和大家一齊吃喝玩鬧,成為生活重心,如何拿捏尺度,還需慢慢學習。


自發扣零用 負責任表現

這孩子明顯自覺花了家裏太多錢請朋友吃喝,是自己該負責任,故他願意扣零用錢來補償,這點很值得家長欣賞,媽媽應乘機和他談談個人理財,例如告訴他給他八達通的原意是什麽?打球後口渴肚餓,是否每天都要請同伴飲食呢?大家都是孩子,那麼這些錢從何來呢?

和他傾談時,不宜以訓示、責備的態度處理,該以平和的聲線,跟他一起商量。孩子漸大,要讓他知道每個家庭的資源是有限的,消費應有正確的態度,做朋友不能只靠物質去吸引對方,互相關心體諒才更重要,當然也要給孩子說說他的想法。


現代父母都很忙碌,但關心孩子的生活動態責無旁貸,要維持良好關係,最有效一定是互相溝通,即使是每天15分鐘,天天積累下來,不難知道他近來喜好什麽?和誰最老友?那家長便有機會進一步了解他的心思,也更有效察覺他的行為有否偏差;又或建議孩子在打球後邀約孩子回家小休,吃點茶點,更可接近觀察。


若發現孩子精神委靡,應先了解是否感到不適,和提醒他良好作息的重要,情况持續,應請醫生檢查,切忌憑猜疑問罪,破壞互信。


資料提供﹕兒童教育輔導員(註冊社工)馮敬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