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破僵局 國教科委員倡縮分歧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5日 21:35
2012年09月0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面對連續兩日數以千計市民湧到政府總部高叫「撤科」,特首梁振英昨日再呼籲反對者加入「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商討,指「撤回和不撤回之間的空間十分大」,但對話前提不能是撤回不撤回。面對目前僵局,有開展委員會委員和學者分析,政府若提出修訂課程指引,可進一步回應「洗腦」質疑,包括增加教授敏感議題比例,保留「情意教育」之餘要加重批判思考等。不過,政府與反對者死結仍難解,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重申,堅持政府要先撤科、後檢討本港公民教育政策。


梁振英﹕對話前提不能是撤或不撤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前晚回應國教科爭議時,表示放寬開展國教科委員會權限至「可以無所不談,包括放寬3年開展期」。特首梁振英昨解釋為何前日由林太代為回應,指「(無論)我還是政府其他的人員向聚集的朋友面前說任何說話,他們都會叫『撤回』(國教科)」,重申「我們很願意與反對國民教育科的朋友對話,但我們對話不能夠前提是撤回不撤回,而是在什麼情况下他們對這個科目有顧慮」。


梁又指政府至今仍未出參考教材,「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撤回和不撤回之間的空間是十分大的」,呼籲反對者加入開展國教科委員會表達意見,「政府已擴大委員會的職能範圍,使得在委員會內什麼都可以傾」。


委員會獲放寬職能,目前被批評有不少漏洞的國教科課程指引有望修訂。有派員加入開展委員會的中學校長會,其主席阮邦耀指出,現時社會焦點在於國教科太重視向學生灌輸情感,敏感和具爭議議題的教學則不足,阮邦耀指不應迴避敏感議題,應將正反各方面的事實向學生陳述,讓學生自行判斷,同時情意教育可保留,但應讓學生自然流露和表達感情,當中並無對錯。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副教授梁恩榮和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同意課程要加強教授敏感議題,梁恩榮則強調,從公民教育而言,推行情感教育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反省。


學者:名稱改「公民教育科」可釋疑

對於國教科應否還原名稱為「公民教育科」,張民炳認為此舉有助減輕社會對國民教育的疑慮,梁恩榮亦堅持本港應推公民教育,阮邦耀則指可討論。但對公民教育或國民教育應否獨立成科,阮邦耀指應校本彈性決定,張民炳認為長遠要考慮學校人手問題。梁恩榮則堅持本港應將公民教育獨立成科,因為公民教育涉及大量知識,例如何謂人權、國家等,有必要在課堂內教學生。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