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劉銳紹﹕「國教」爭持勿再失諸交臂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6日 06:35
2012年09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港府執意推行國民教育,反「國教」人士多方抗爭,集會,絕食,醞釀罷課,已逐漸走向一個雙方也難退的「死位」。這個局面主要是官方判斷錯誤,急於求成,主動引發「思想戰爭」,其後又錯失擺平契機而造成的,可謂作繭自縛。


官方判斷錯誤

有外國傳媒關注,會否像八九民運那樣,演變成武力鎮壓?我看,在香港的環境下,這種情况應不會出現,至少短期內不會。但有些迹象卻何其相似:「六四」前官方放風「學生背後有黑手」,如今建制言論也指「學生被政客利用」;「六四」前官方表示「願與學生對話」,但沒有實際的妥協行動,今天,無公信力的梁振英勸反對者提意見,但對話不以「撤科」為前提,令人感到口蜜腹劍。


我對這種形勢感到憂慮,愁眉深鎖,深盼各方(尤其是官方)必須抓準最後契機,不要再冒進。另一方面,反對者堅持有理,但也要有理有利有節,善於拿揑不失立場的「政治游刃度(或稱柔韌度)」,把社會的傷害減至最低。


在此先交代一些背景。至少一個月前,已有不同渠道向北京和港府提出相近的分析:從官方的利益看,須確保9月9日立法會選舉有利於建制派,所以應在「國教」問題上「戰略性退卻」,以免影響建制派選情,這是眼前的「重中之重」。


分析指出,陳惜姿等家長並非一概反對國民教育,只是反對官方屬意的那一套內容和方法,雙方是有機會協調的,政府應多創造迴旋空間。例如,家長們要求擱置推行,重新諮詢,政府也說「有3年開展期」,條件不成熟的學校可以不開展。


不過,雙方還有一個結,就是2015年須全面推行「國教」。家長們感到,這條「死線」不撤,3年後孩子們同樣要「吸毒」;官方則感到,此線一撤,等於全盤否定「國教」,不僅前功盡廢,政府更威信何存?


觀乎此,當時的建議稱:港府應馬上說,2015年不是「死線」,全面推行國教科的時間還可以「延遲和彈性處理」。注意:「延遲和彈性處理」不等於撤銷,不失政府立場,但已騰出很大的協調空間。


可惜,北京後來又聽到3種意見:

一,外國勢力正趁機爭奪和培養年輕人,「理據」是外國傳媒和駐港使節已關注事件(筆者認為:即使外國關注或「抽水」,但非主流,不成氣候),「國教」稍退即敗;

二,內部民調顯示,「國教」爭議不會影響建制派選情。


三,可以打消耗戰,反對者不會持久。


於是乎,港府繼續拖和撐,迴旋空間大大收窄,民怨暴增,而「國教」的反對者也發展為大聯盟,政府更難應付。近日,政府總部門庭若市,絕食聲中悲憤冲天,更有迹象顯示已影響建制派選情,官方前天才首次由林鄭月娥暗示「死線」可商議,但已難令反對者接受,令人浩嘆。


迴旋空間大大收窄

事到如今,筆者提出3點:

(一)港府勿再失諸交臂,應明確表示不存在「死線」,待社會取得高度共識才全面推行「國教」,梁振英隨後與反對者對話(當年李鵬也跟學生領袖對話);

(二)港府如行了第一步,雖然沒有直接撤科,但可理解為「無限期押後」,反對者雖不加入官方的委員會,但可接受有條件的對話,例如傳媒在場的室內對話,而不一定是廣場上的全民對話(筆者強調,這是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免被指為「非理性」,事後可公開談判內容,未如理想則可繼續抗爭)。


(三)努力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中間人,協助溝通。這不是枱底交易,而是務實的政治操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