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陷負資產 悟莫勉強上車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6日 06:35
2012年09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鄭宏泰95至96年間仍在唸碩士時因要結婚,在外父幫助下首次買樓,至97年時,樓價已有一定升值,便賣出原有單位,買入荃灣愉景新城換樓,「嗰陣時打開信箱,日日都收到代理單張,mark你層樓值幾多萬,游說你賣樓」。但97年高價買入愉景新城後,便遇上金融風暴,樓價跌幅不單令之前賣樓的賺價蝕突,更成為負資產,至約2年前才在樓價回升後賣掉單位。


進修增值加人工 買樓更易

那次買樓的經驗,令鄭得到教訓,就是買樓不用心急,且有升跌周期,今日買不到,總有機會可以再入市。「買樓先要考慮收入,更要認識物業是重要資產,供樓要十多廿年,若收入不穩定,便不適合隨便做置業決定。你儲不到首期,除了可能是樓價高,也可能是你自已收入和能力有問題,如是,則最好先進修增值,加了人工,升了職,買樓便自然較其他人容易。」


鄭又以自己經歷作例子,「97年後做了負資產,但我仍keep住讀書,完成PhD(博士學位),做多啲,掙多啲錢,到03年SARS後,感到樓價已跌至低水平,加上有能力,04年太太就決定再入市美孚單位。」


他表示,勉強入市未必好,就如他93年學士學位畢業,由於是「尖子」,短時間成為同學間首幾名可以買樓的其中之一,但最後輸錢收場,所以勸喻年輕人看遠一點,如看不準時機,「買得到,也未必好」,並要多做分析,那到了樓價回調時,才會有信心入市。


買居屋未必着數 十多年「得個桔」

很多時人們以為可以靠政府幫助買樓,但有時得到着數,最後可能得不償失。好像鄭宏泰的外父,當初抽到居屋,以為好着數,但過了十多年的升升跌跌,最後「得個桔」,遠遠跑輸買私樓。鄭用新鴻基地產(0016)創辦人郭得勝所言:「蝕底就係着數,着數就係蝕底」,來形容着數未必可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