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面對反國民教育科的巨大民憤,梁振英政府的詭辯式回應,只能令我想起喪屍片。
喪屍的特徵之一,就是不承認或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是個「死了但仍然在動」的活死人(參自影評人周思中)。梁振英回應道,在「撤回」和「不撤回」之間存有巨大「討論」空間,說「乜都有得傾」云云。他佯裝不知道,當下危機並不在於缺乏所謂的「討論空間」,而是市民壓根兒不接受眼下的國教科。梁振英的荒謬在於,他以為設立一個可以「讓大家傾偈」的委員會,就可叫「國教科」起死回生,而他佯裝不知道,在「洗腦」和「反洗腦」之間根本不存在哪怕丁點兒的討論空間。人民就是反洗腦。
也許,判斷一項決策背後是否存在政治任務,可以看看它的喪屍化程度。看看林鄭月娥的說詞,宛如公式一樣,完全是2007年皇后碼頭的翻版。什麼政策不是「石頭爆出」、反對人士勿以單一激進方式解決等,大家都耳熟能詳,彷彿倒退了5年。但今次的民憤比皇后碼頭事件巨大得多,而她也不再如舊日般「好打得的走進現場」,她只能如喪屍一樣押上自己僅餘的民望,飾演一部「人肉錄音機」,步「林公公」後塵。
我想,喪屍化許是每個處於彌留狀態的政府的必經之路。想想阿拉伯國家的「茉莉花革命」,其實是由一宗日常衝突引爆:一名26歲的水果攤販被警察沒收小販車,繼而自殺抗議,引發全國反政府示威浪潮,結束突尼斯長達23年的獨裁統治。而在事前,甚少人想到會有革命發生,當權者也不曾想過這一切會由一則平常衝突導致。政府的喪屍化其實是自身死去的前提,除非人民恆常處於麻木,否則一旦公民覺醒,改變就會來臨。看看政府總部昨日已踏入第七天的萬人反國教抗爭,人群夜復夜前來,前所未見,他們持久頑鬥溫柔。而政府最害怕這種覺醒了的公民,因為站在他們跟前,喪屍群再無法否認或佯裝不知:自己已經死亡。
喪屍的特徵之一,就是不承認或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是個「死了但仍然在動」的活死人(參自影評人周思中)。梁振英回應道,在「撤回」和「不撤回」之間存有巨大「討論」空間,說「乜都有得傾」云云。他佯裝不知道,當下危機並不在於缺乏所謂的「討論空間」,而是市民壓根兒不接受眼下的國教科。梁振英的荒謬在於,他以為設立一個可以「讓大家傾偈」的委員會,就可叫「國教科」起死回生,而他佯裝不知道,在「洗腦」和「反洗腦」之間根本不存在哪怕丁點兒的討論空間。人民就是反洗腦。
也許,判斷一項決策背後是否存在政治任務,可以看看它的喪屍化程度。看看林鄭月娥的說詞,宛如公式一樣,完全是2007年皇后碼頭的翻版。什麼政策不是「石頭爆出」、反對人士勿以單一激進方式解決等,大家都耳熟能詳,彷彿倒退了5年。但今次的民憤比皇后碼頭事件巨大得多,而她也不再如舊日般「好打得的走進現場」,她只能如喪屍一樣押上自己僅餘的民望,飾演一部「人肉錄音機」,步「林公公」後塵。
我想,喪屍化許是每個處於彌留狀態的政府的必經之路。想想阿拉伯國家的「茉莉花革命」,其實是由一宗日常衝突引爆:一名26歲的水果攤販被警察沒收小販車,繼而自殺抗議,引發全國反政府示威浪潮,結束突尼斯長達23年的獨裁統治。而在事前,甚少人想到會有革命發生,當權者也不曾想過這一切會由一則平常衝突導致。政府的喪屍化其實是自身死去的前提,除非人民恆常處於麻木,否則一旦公民覺醒,改變就會來臨。看看政府總部昨日已踏入第七天的萬人反國教抗爭,人群夜復夜前來,前所未見,他們持久頑鬥溫柔。而政府最害怕這種覺醒了的公民,因為站在他們跟前,喪屍群再無法否認或佯裝不知:自己已經死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