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人港地效果待觀察 應對危機勿藥石亂投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7日 06:35
2012年09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率同兩名局長,宣布「港人港地」先導計劃,由於未見梁振英政府的總體土地房屋供應藍圖,所以,港人港地政策對整體樓市有什麼影響、能否幫助港人置業安居,目前並無足夠資料判斷;另外,從已知情况,顯示港人港地政策從醞釀到拍板,並未有經過充分論證,會否衍生一些負面影響,尚待驗證。梁振英政府在民間反對國教科演變至全民運動之際,宣布這項新政策,若意圖藉此轉移公衆視線,要是政策正確尚無傷大雅,要是有思慮不周之處,日後出現不可逆轉的後遺症,則屬藥石亂投,對香港不利。期望梁振英政府應對危機,應正本清源。


港人港地單位

市民就一定買得起?

港人港地先導計劃,是政府在啟德發展區撥出兩幅地,預計可興建約1100個單位,在30年內,只有香港永久居民才可以購買。表面看來,買賣限制確實使單位只能在港人之間流轉,非香港永久居民(包括內地人士)無緣炒賣。近年內地人士熱中來港置業和炒樓,本港樓市泡沫的形成,與他們有一定關係,不過,本港樓市炒家數量,肯定較內地炒家多,所以,港人港地的單位,只是少了內地炒家或置業者,理論上可以稍稍紓緩需求的壓力,但不等於單位的樓價會低至一般港人可以負擔的水平。


因為新政策把本港樓市分為兩個市場,若內地人士持續投資本港樓市,他們買不到港人港地單位,會活躍於另一個市場,若總體供應仍然短缺,炒賣不絕,則樓價還是會飈升,而港人港地單位不可能「獨免於炒」,樓價仍然會與大市同步而升。因此,若以為市民負擔得起港人港地的單位樓價,那是美麗的誤會。


另外,港人港地在梁振英政府總體土地房屋政策佔多大比重,並無交代。相信梁振英政府不會仿效新加坡的組屋,把住屋供應改為以港人港地為主,因為這樣的話,本港樓市肯定會翻天覆地,除非是失去了理智的政府,否則一定不會這麼做。然則,若港人港地甚為有限,土地房屋供應未來數年相對短缺,則樓市平穩發展,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


港人港地,是梁振英競選特首時提出的主張。當時樓價飈升,一些新推出樓盤,內地買家佔三成,不少市民認為內地人士炒起香港樓市,使港人望樓興嘆而有怨懟,梁振英此際提出港人港地,雖然有意見質疑其有效性,但是市民對此甚為受落,為主打房屋議題的梁振英爭取到更多支持。不過,梁振英當選和就任後,一直未拿出具體港人港地方案,一度說是「選項」,被解讀為打退堂鼓,惹來批評。到上周四,梁振英宣布應對樓市10項政策措施時,才明確宣示已指示律政司和地政總署就港人港地,研究賣地條款等法律問題,而在5個工作天之後,梁振英政府就拍板定案。


關於港人港地政策,從提出到定案,迄今未見梁振英或政府做過什麼論證,以昨日公布的內容而言,看不到這項政策要達至什麼目標;另外,據知,昨日上午,官員之間仍在爭議港人港地一些問題,但是下午接近6時梁振英就在雨中公布了先導計劃。從整個歷程和已知情况看來,我們要指出,若港人港地在官員之間仍然處於「腦震盪」階段,卻極速拍板,此舉或許顯示梁振英團隊行事非同小可,不過,港人港地是一項大政策,涉及千家萬戶,而整個決策過程,與港人熟知的政府決策程序,有很大不同,是好是壞,我們無法判斷,但是草率倉卒更容易出紕漏,卻是肯定的。


較早前,梁振英政府推出每年5000個名額,讓白表人士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這個政策,原意為協助中產人士置業,但是政策甫出,因為在未增加供應下,誘發和刺激了需求,使居屋售價即時飈升,宛如要中產人士買貴樓,後來政府補充說考慮就轉售設置一些限制,事態才稍為平息。此事,說明新政策思慮不周,容易出現好心做壞事結果。我們期望港人港地政策不會重蹈覆轍。


挖空心思只會心勞日拙

對症下藥應該撤科再議

梁振英臨時取消到俄羅斯出席APEC會議,留港處理公務,當然,現在他每日在行政長官辦公室上班,都會處理公務,只是在反對國教科持續升溫之下,一般認為梁振英罕有地改變日程,與處理國教科危機有關。昨日他宣布就港人港地政策拍板,被解讀為欲藉市民憧憬的政策爭取支持,轉移視線。若梁振英真的這麼想,他是捉錯用神,心勞日拙,不會得到積極效果。


民間反對國教科,因為政府的理屈詞窮和僵化取態,憑藉權力壓人,使事態發展至官民對抗,從反對力量的急速增大,政府已經處於與廣大群眾為敵的態勢。這是梁振英政府目前的處境。若梁振英認為只要拋出港人港地或傳聞中的擱置「一簽多行」政策等,就可以化解反對人士的意志,會是他另一次誤判,不但無補於事,最終還可能使政府處於更不利、更被動的局面。我們認為,梁振英不要再挖空心思,市民的要求很單純,主流意見不反對國民教育,只是國教科出了問題,市民要求撤科再議,期望做到培養出多元、多角度、獨立思考的愛國學生而已。


前任特首曾蔭權在土地房屋供應不作為,使樓市泡沫成為香港大病之源,特別是據知「曾班子」成員都贊成復建居屋,只有他孤家一人堅決拒絕,使中產人士無法置業安居,曾蔭權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加上任期末段被揭發種種懷疑貪腐行徑,使他被市民唾棄,成為過街老鼠。梁振英應該汲取曾蔭權的教訓,切勿剛愎自用,若「梁班子」成員都曾建言撤科,只有梁振英堅持己見,誓與民意對抗到底,則他與曾蔭權有什麼分別?其實,梁振英毋須想那麼多,宣布撤科再議,一切就豁然開朗;若堅持與民意鬥下去,則未來4年又10個月,梁班子如何管治下去?這是梁振英要思考的問題。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