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者」臨滅頂 官方谷內需應對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7日 06:35
2012年09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是全球太陽能板製造業「王者」,但繼美國早前徵收反傾銷稅後,最大市場歐洲都醞釀加入,再加上業界產能過剩和過度依賴出口,引致產品價格暴跌,現時多家中國太陽能板企業已陷入嚴重財困。有專家警告,如果歐洲真的實施反傾銷懲罰措施,內地業界將面臨「滅頂之災」,官方已醞釀推出政策,加強內需應對危機。


產能過剩依賴出口累跌價

美歐太陽能組件原本處於主流,但現時世界10大太陽能組件企業中,中國已佔逾一半。中國太陽能板現時佔全球近七成產量,歐洲市場更是最重要出口地區,去年佔高達74%,但風光背後隱含重大危機。


內地太陽能板出現產能嚴重過剩及過度依賴出口等問題,再加上產品價格急跌,直接打擊相關企業,有報道稱,全國最大10家太陽能企業債務累計已達1365億港元。「中國新能源網」周三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太陽能板外銷為主,國內只消耗0.8%,這種內外失衡更易受外界打擊。


研究機構集邦亦指出,內地政府的補助力度近來有加溫現象,以求提高境內需求,靠內需對抗歐盟制裁。中證網報道,江蘇省醞釀推動更多扶持和進一步落實政策。作為太陽能產業大省,江蘇此舉被業內解讀為政府扶持的指標,其他地方政府或陸續跟進。不過,研究亦顯示,雖然業界對中國內需市場成長具有信心,但卻擔憂電網問題影響市場增長。


外銷價平過歐美成本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電專業委員會職員陳先生向本報直認,中國政府對太陽能板業有補貼,而產品難以內銷,外銷價卻比歐美當地的同類產品成本價還便宜,因此尤其倚重歐美市場。「業界料想反傾銷調查的結果並不樂觀,希望能盡力談判和解」。


不過,如果歐盟採取制裁措施,歐洲本身亦會受害,原因是中國太陽能板企業的機器與材料大多來自歐洲,相關歐洲供應商也將會受牽連,同時波及歐洲需要使用太陽能的企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