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蔡冠深﹕理性探討德育及國民教育的推展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7日 06:35
2012年09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社會各界對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議愈趨熾熱,部分人士更採取較激烈的方式要求撤回有關科目。香港是個多元開放的社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任何人均有表達不同意見的自由和權利;我個人並不贊成以激烈的行為來表達訴求,這無助於縮窄特區政府與反對相關政策人士之間的分歧,反而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


我認為,各方首要是冷靜面對有關議題,並透過客觀、理性、持平的態度,就推動德育及國民教育事宜進行全面溝通和討論,凝聚社會上最大的共識,為我們的年輕一代提供一個真正多元、獨立思考的學習空間。


加強務實交流避免矛盾升溫

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既讓他們能更全面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發展近况,同時亦訓練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此,特區政府在推動相關政策方面實際上已給予辦學團體極大的自主空間。例如,當局一再重申,教授有關科目的相關教材、課程安排等完全由學校因應個別不同情况自行制訂;當局亦不會強迫學校立刻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提出3年的「開展期」也已經正式宣布了無上限,讓辦學團體及學校可以完全按照自身認為合適的方法、步伐和時間表,逐步嘗試推行。


此外,為進一步加強與社會各界就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廣泛溝通和互動交流,特區政府亦已成立「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廣泛邀請社會不同階層,包括反對國民教育的人士在委員會內提出意見;當局更已表明,委員會探討的範圍相當廣泛,任何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事項均可進行深入討論,不同的意見亦可在委員會內直接反映。


我認為,有關委員會正好提供一個客觀、開放和具建設性的溝通管道,充分顯示特區政府願意積極聽取不同聲音。希望社會各界亦能認真透過這互動交流的平台,與特區政府攜手以持平、開放的態度,共同探討一個廣為接受的方案。


學校可自行制訂合適教材和方向

香港回歸祖國15年來,彼此的經貿往來和社會文化交流不斷深化,國家的發展更與香港的將來密不可分,因此加強我們年輕一代對國家的認識和歸屬感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事實上,現時不少本港中、小學均有在不同的課程內包含了德育、公民教育等相關元素,學校、老師和辦學團體絕對有專業知識和辨別能力,從客觀、包容和專業的學術角度,審視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實際推行情况及需求,進而為本港年輕一代制訂最合適的教材與教學方式。


我認為,社會各界應就推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議題,與特區政府進行坦誠的溝通交流,共同探討如何為我們未來的社會棟樑提供一個更全面、更多元認識國家發展的平台,並培育他們從更多不同角度去獨立思考。相信這無論對年輕一代的學習和成長、以至對香港及國家的長遠發展均大有裨益。


作者是全國政協委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