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星期日去了香港仔魚市場逛。這個位於香港仔海濱花園附近的魚類批發市場,是香港魚類統營處轄下的七個鹹水魚類批發市場之一,亦是最大的一個。市場批發來自出海捕撈和本地養魚排的新鮮游水魚,以及冰鮮魚;還外一個大批發市場位於長沙灣,但那裏只批發冰鮮鹹水魚。淡水魚則自有兩個批發市場。除了批發游水海鮮和冰鮮海魚,香港仔魚市場還提供經過濾和殺菌的優質海水,供給酒樓,或予運輸海產時使用。
最大鹹水魚批發地
香港魚類統營處的總部也設在香港仔魚市場,根據統計處資料,現時我們食用的海鮮,捕撈漁業和海魚養殖業約佔食用量的百分之二十六,而淡水魚則佔約百分之四;剩下來的便是急凍或飛機運來的了。
所有經漁船入港的冰鮮魚均須經魚類統營處批發,活魚卻非必須,而蝦蟹和飛機運到的海產,如在西貢海鮮店找到的龍蝦、帶子、蟶子等,也不需經魚統處批出。
部分兼做零售 不趕散客
批發市場內,大型運輸車輛流量很多,容易發生意外,故市場不開放給公眾,亦不太鼓勵前來參觀;不過如果真的來到,也不會給人趕走。因為有些批發商兼做零售,也吸引了一些人專程到來;到訪那天,就看見一家人前來購買海鮮。
不講不知,這裏還有一間小小的「海鮮餐廳」,大約在批發市場中間位置,到來時問問那裏的人「飯堂」在哪裏,便會得到指點。雖然沒有在這間店子吃過飯,但這裏的海鮮不會不新鮮吧。批發市場和餐廳放的是漁民假期,如天后誕、佛誕、中秋等,一般星期日也會營業。
「新鮮飯堂」 周日也營業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11年的數字,香港人吃魚量驚人,排亞洲第三,每人每年平均消耗62公斤。香港仔魚市場雖然沒有什麼日本築地市場feel,但走了一轉,找到很多平時不多見的海產,也覺有趣,就像到訪那天看到一大箱型似小鯊魚的生物,真的不知可以用來做什麼菜。對吃大魚或古怪海鮮實在無甚興趣,而且買少少又覺不好意思,最終還要到香港仔街市買餸。
香港仔街市位於香港仔大道的市政大樓,設計十分舊,有一層地庫的那種。舊得連空調也安裝不了,只能用風扇。熱對活生生的人倒不是太大的問題,但蔬果、掛在肉枱的肉類就很容易腐壞。不過,這裏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勝在海鮮多!這次就是在這裏買到極新鮮的梭羅魚,條條立立靚!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