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絕食慎飲葡萄糖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0日 21:35
2012年09月10日 21: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愈來愈多人加入絕食行動,絕食時間亦愈來愈長。


當失去外來能量,身體就要動用體內儲備,別以為可以趁機減肥,絕食超過3天,身體會引發一連串反應,儲在體內的肝醣、脂肪和肌肉先後分解提供能量,最重要是保住腦細胞,但身體其他器官和組織,就會陸續出現問題,7天足以致死。


絕食期間不適,以為只喝葡萄糖水補充糖分就夠,原來大錯特錯。


進食後八小時,食物完全被消化並吸收,如果不再補充,沒有外來能量,身體就會開始動用儲備。


內分泌及糖尿專科醫生唐俊業(圖)解釋:「絕食初期,會有開心感覺;兩三天後因甲狀腺功能慢減,會手腳乏力、暈眩、畏寒;再過幾日就會出現腸胃不適、無胃口、嘔吐、肚痛、腹瀉等,令身體進一步缺水。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出現反應緩慢、神志不清。」


3天後產生酮酸 累積致中毒

身體啟動後備能量時,首先分解儲存在肝臟和肌肉內的肝醣(glycogen)。「我們日常攝取過多熱量,會轉化成肝醣,儲存在肝臟和肌肉內;一般人肝醣儲存約足夠身體用三天,當肝醣用得七七八八,體內的脂肪開始分解產生酮體,為大腦提供能量,保住大腦。」不過,脂肪分解產生酮體時,令身體的酸度上升,身體就會出現不適,如﹕腸胃不適、嘔吐、肚痛、肚瀉等。


接着,肌肉便會開始分解,產生酮體供大腦使用,導致體內的酮酸累積,身體酸度過高,細胞不能正常運作,就會出現酮酸中毒,出現心臟衰竭、腎衰竭等徵狀,嚴重可以死亡。


唐醫生指出,絕食人士除因為酮酸中毒死亡外,絕食時腸道停止蠕動,腸內細菌增加,加上免疫系統變弱,容易引致感染。


體重下降逾一成 慎防心臟衰竭

唐醫生提醒,絕食人士要注意血糖、血壓水平外,如果出現暈眩、肚痛、作嘔的情况,可能顯示體內酮酸偏高;亦要留意體重,一旦下降超過百分之十,就要監察心臟功能,預防心臟衰竭。


唐醫生說,沒有醫學研究一個人絕食多久會死亡,但從以往有一些政治犯在獄中絕食的個案,得出資料顯示,「如果身體缺水缺糧,頂多熬7至14日就會死亡;如果只補充水分,一般人可以捱兩三個月,肥胖人士可撐多一個月,但隨絕食時間愈長,身體狀况就愈差」。


◆只飲葡萄糖 小心適得其反

絕食期間,一旦出現低血糖、甚至暈眩,以為立即補充葡萄糖就最安全,唐俊業醫生警告,絕食一段時間後突然飲葡萄糖,可能適得其反。


或致維他命B缺乏症

「細胞飢餓了一段時間,一旦有糖分供應,便立即開始活躍起來,進入工作狀態;不過,細胞運作除了需要糖分,還要維他命B。如果只補充糖分而沒有維他命B,就會引發急性維他命B缺乏症(Acute Vitamin B Deficiency),導致視力模糊、嘔吐及精神混亂等徵狀,令病情惡化。」 因此不能夠只補充葡萄糖,同時要攝取維他命B及磷質。


絕食完畢,重新進食亦有講究。註冊營養師蕭沛霖提醒,絕食後切忌大量進食,「在餐廳內吃個炒粉麵,已可能出事。因長期飢餓後,突然攝入大量營養,容易導致電解質代謝紊亂,引發復食症候群(Refeeding Syndrome),出現水腫、呼吸困難、心律不正或昏迷等情况,嚴重會致死,二戰時不少士兵正是因此死亡。」他建議復食須從流質食物開始,如小量粥水、果汁等,慢慢調整為粥,再到固體食物,整個過程約需三日。食物以清淡為主,避免大魚大肉,復食時如感不適,應盡快就醫。


◆可減肥排毒抗癌?呃人!

有人為原則抗爭,有人為貪靚減肥,過去一直有人提倡「周末斷食」、「定期斷食」,聲稱能減肥、排毒,甚至抗癌,是否真有其事?唐俊業醫生一一分析。


減肥? 體重隨時反彈!

雖然絕食數日可使體重下降,但容易反彈,因復食時極度飢餓,會暴飲暴食,攝入過多熱量,反而令體重上升。原理和節食減肥易反彈一樣。


排毒? 毒素不減反增!

斷食不但無助排毒,反而令身體產生更多毒素。身體分解脂肪及蛋白質時除了會產生酮酸導致酮酸中毒外,還會釋出其他毒素,要身體慢慢排走;單是酮酸,就需要三四日才能排出體外,存留時間較長,對身體損害非常大。


抗癌? 僅餓死好細胞!

癌細胞繁殖快速又夠「惡」,能搶走正常細胞的營養,因此斷食只會餓死好細胞,無礙癌細胞猖獗。另外,當身體養分不足,免疫力下降,不但更難抑制癌細胞,還會增加感染機會。


文、訪問圖片:鄭寶華、曾明

編輯 沈可媛

美術 SIUKI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