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諾獎熱門自改維基被拒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0日 06:35
2012年09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的美國名作家菲臘羅夫(Philip Roth)近日發現他的作品《人性污點》(The Human Stain),在英文版維基百科上的解說出錯,他立即通知網站管理人員,但對方竟指他「不是可信的資料來源」,拒絕修改。菲臘羅夫後來致函《紐約客》,把事件公開,維基百科才「補鑊」修改。事件令人質疑維基百科輕信傳言習非成是,勘誤和修正制度反而變得僵化。


稱《人性污點》解說出錯

《人性污點》內容講述主角西爾克(Coleman Silk)生於黑人家庭,但一直以白人身分自居,後來因為發表了種族歧視的言論而惹上麻煩。被指出錯的維基百科解說稱,西爾克取材自《紐約時報》知名書評家布魯瓦亞爾(Anatole Broyard)。但曾獲普立茲獎的作者菲臘羅夫指解說有誤,因為西爾克這小說人物原型靈感其實來自他的朋友、普林斯頓大學已故教授圖林(Melvin Turin)。他又表示自己不認識布魯瓦亞爾,只曾在一個社交場合上見過對方。


函《紐約客》投訴 維基急補鑊

菲臘羅夫在寫給《紐約客》的公開信中稱﹕「維基百科的解說不是事實,只是坊間流傳的八卦,完全沒根據。」他在信中表示,曾親自通知維基百科解說出錯,但對方竟指他「不可信」,要他提供佐證。他引述維基百科的回應說﹕「雖然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擁有最大的權力,但我們需要其他證據。」菲臘羅夫只好親筆寫信公開事件。


維基百科最後在上周五修改解說,並在網頁底部加入菲臘羅夫公開信作參考資料。更新後的解說中提到﹕「維基百科拒絕他提出的修改要求,因為他無法提供佐證。」然後又稱之前有人曾表示西爾克的確取材自布魯瓦亞爾,雖然菲臘羅夫指這些都是「不正確地忖測」小說出處。


維基百科管理員負責監察由用戶撰寫和修改的解說,若發現惡意或不正確的解說,管理員有權刪除內容。但取近有報道指維基管理員人數有減少迹象,未知是否導致錯漏的原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