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溫州金融改革成效不彰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0日 06:35
2012年09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位於沿海省份浙江的繁榮港口城市溫州,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長期以來都超越其規模。溫州市的企業家以熱中和善於經商著名。他們參與了中國的重大經濟趨勢,例如輕工業的崛起,以及中國在海外投資的熱潮。


今年3月,當國務院宣布,溫州市將作為試點,率先推行一些金融業的改革,之後再擴展至全國,該市的領導角色又得到了加強。


溫州市推行計劃的動力,是源於2011年底該市的地下借貸市場爆發危機,很多公司不能償還它們到期的貸款。而新的貸款機構為了規避風險,就提高利率,兼且大大降低貸款額,令信貸市場陷於停頓。


民間借貸活躍 溫州監管寬鬆

溫州的問題引來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親自宣布,民間借貸在支持小企業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但其發展需要標準化、規範化。這種對地下借貸的高度認可,有很大的象徵性影響,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很大程度上仍然由國有機構佔主導地位。


官方認可民間借貸,將意味着私營企業可以在金融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一趨勢似乎得到溫家寶贊同,因為他曾經形容大型國有銀行為「壟斷」,說它們賺錢太容易了。原則上,這一切聽起來令人很興奮,但在細節上,卻會令人大減印象分。


令民間借貸規範和合法化的重大舉措,是在今年4月間開設一個中心,為民間的貸款進行正式登記,並作為借款人和貸款人之間的中介。該中心收集了借款人和貸款人的資料,提供給經紀,後者安排雙方會面,並協助談判促成貸款安排。


這樣做是為了提高透明度,以及避免極端、高利貸式的貸款利率。除了律師事務所以及央行的信貸查核系統的代表,該中心現有9名經紀。


據悉,透過該中心促成的貸款,每宗的平均規模為50萬元(人民幣.下同),年利率為15厘至20厘。貸款者通常是用他個人的汽車和房屋作為抵押品,而不是用其生意未來的現金流。


由於該中心仍處於初階,截至7月,透過該中心登記的貸款總數僅有6000萬元,只佔溫州民間借貸市場一個很微小的份額。當地人估計,溫州民間借貸的未償還債務約為1100億至1500億元!


無可否認,該中心確有一些限制,包括:

1.很少借款人和貸款人願意公開他們的財務資料。


2.該中心設有貸款利率上限,為官方的基準利率的4倍(現時一年期貸款的官方基準利率為6厘)。若貸款人不透過該中心借出貸款,便可以要求更高的利率。


3.貸款人透過該中心借出貸款所賺取的利息,仍須繳納所得稅。


溫州的計劃還包括鼓勵成立更多小規模的私營金融機構,為城市周邊農村的小企業提供服務。雖然溫州現時已經有28間小額貸款公司,主要服務市內和周邊的小企業,但官方的目標是在今年內再增加30間,並在2013年達到總數100間。


增私人金融機構 實效低

這些措施也清楚表示了官方對私營金融活動的容許度比以往大得多。但其實際效果卻非常有限,因為對於組成正規金融體系的商業銀行,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溫州的改革努力是值得的,即使不是有特別深遠的影響。很難避免人們有這樣的結論──改革計劃的主要目的,是要顯示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做一些事情,以應對2011年的民間借貸危機。


溫州的真正問題是,2009年至2010年間的大規模貨幣刺激催化了一波投機性的投資活動。不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只要在傳統的勞力密集型出口產品方面賺到錢,就把錢放進樓市,而不是繼續投資在低毛利的製造業。隨着內地經濟在2011年放緩,這投資策略最終遭遇不幸。


未能救溫州 亦非革命性金改

溫州的金融改革試驗解決不了該城市的經濟問題,也不會為內地其他地區帶來革命性的金融制度。中國金融改革的實際行動已在發生,市場壓力正迫使佔了絕大部分內地貸款市場的商業銀行作出改變。


銀行之間正爭奪一些能夠支付較高利率的借款人,這已經令到私營銀行而非國有銀行取得較多的貸款額。另一方面,即使在欠缺利率自由化的情况下,不規範的財富管理產品日益普及,亦已經從國有銀行手上搶走了一些家庭的儲蓄存款。這些趨勢值得繼續留意。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