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天然氣價格與國際市場並不接軌,而隨着進口的成本日漸上升,中石油(0857)第二季的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終於錄得經營虧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救。中石油正積極擴張LNG(液化天然氣)業務,並自行建造工廠以減低成本,並計劃在燃氣業務大本營陝西省加建加氣站。
進口氣上半年蝕196億
今年上半年,中石油的中亞進口天然氣及進口LNG分別帶來153.47億元(人民幣.下同)及72.45億元虧損,扣減退稅,合共虧損195.92億元,令上半年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經營利潤大減85%至16.37億元,其中第二季更出現3.62億元虧損。
虧損主要是由於國內外天然氣價格迥異。中石油旗下昆侖能源(0135)陝西華油天然氣有限公司總經理宗玉宇解釋,「以陝西省為例,氣價被規定在每立方米1.98元。內地自產氣的成本僅約1元,但外國進口的,一進來(成本)已經達2元」。他又指出,由於LNG仍然是市場定價,因此會積極拓展這個市場。
昆侖能源是中石油專營天然氣下游業務的子公司,上半年多賺32.5%至35億港元,主要受惠於管道業務增長,但LNG業務無疑是未來的增長點。宗玉宇稱,「8月中旬陝西的LNG價格為每立方米3.6元,較汽柴油價格便宜一半,若是利用自產的氣源及加工廠,每立方米總成本僅2.56元」。
陝西LNG項目投資約12億
上月,該公司在陝西省安塞建成內地規模最大的LNG項目,項目是自行承建的,總投資約11.9億元,日處理LNG 200萬立方米,年產6.67億立方米。該公司現時已有4座LNG加氣站投產,正在興建的有6座,計劃年底前再投產16座,原本計劃十二五之間建成60座加氣站,但宗玉宇稱,目標將增加至100座。
不過,憑藉LNG業務或只能讓昆侖能源繼續增長,經營上游業務的母公司中石油恐怕難以在短期內得益。「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太大,中石油的天然氣進口量將無可避免地增加。即使氣源充足,也沒有足夠的管道」,一名歐資投行分析員指出,「加氣價能帶來最實際有效的幫助,但在十八大前,內地政府恐怕不會有任何行動」。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