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廣東開平的碉樓和福建的客家土樓都已升格為世界文化遺產,然而很少人知道有一個兩者的混合體,仍低調地「隱居」於偏僻的粵北邊境地帶。說的是和平縣林寨鎮的興井村,村內一座座方正的巨型磚屋散佈在空曠的農地上,遠看活像屹立在稻田上的城堡。
在林寨鎮興井村外近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24座,其中清代20座、民國時期4座,如此密集實屬罕見,因此有「中國最大四角樓古建築群」之稱。儘管同是客家建築,却有別於閩西的圓形土樓,而是設計成長方形的四角樓,四個角落還竪立着高聳的城樓,外牆上也只零星地開了幾個窗戶,風格反而較近似開平的碉樓。跟碉樓一樣,這種建築模式源於防禦洪水和盜賊,却因客家圍龍屋的傳統,體積比碉樓大得多,記者甚至覺得有點法國古堡的味道。
據說從清朝到民國期間,流經村旁的浰江是當年水運經商的要道,每天船隻穿梭往來、繁華興旺,加上土地開闊肥沃,造就了很多大戶人家在此安家落戶,一座座四角樓便應運而生。現時其中三座最華麗的四角樓經修復後變成收費景點,記者參觀了其中的謙光樓和潁川舊家。
謙光樓 民初奢華氣派
謙光樓在衆樓中最奢華和具氣派,建於民國九年(1920年)。據新華網資料,謙光樓佔地5000平方米,整幢樓內共有18個廳堂,房間324間,水井、糧倉、廚房一應俱全,傳聞建造費耗了廿多萬両白銀。現在開放的第一進是三層走馬樓式樓房,以石柱及雕花石欄圍着內庭,構成一條騎樓式廊道,頗有西洋風味。至於在下廳及中廳則可看到漆金的柱樑木雕,還有一些當年的文物器具展出。
潁川舊家 名家親書石匾
潁川舊家雖然沒有那般豪華,卻能反映客家人的人文傳承。樓主陳襄廷曾擔任民國廣東省督軍府顧問,做過兩任和平縣長,潁川舊家約是1930年修建的新居。屋內石木構件大量運用鏤雕和浮雕手法雕刻花卉珍禽和人物故事,廳門及屏風上則題有「公忠報國」、「勤儉和忍」等家訓,此外正門石匾上所刻「潁川舊家」四字乃名書法家譚澤闓手書(民國時南京「國民政府」牌匾及《文匯報》報頭即為其手筆)。
村民生活 真實呈現眼前
然而說到印象最深刻的,倒是那些仍住着不少村民的四角樓,友善的村民不會阻止你內進參觀,也不會刻意避開你的視線和鏡頭,讓記者一睹其生活面貌。中憲第是較有看頭的一座,在走地雞亂竄的陰暗橫巷荒廢角落處,隨時會發現精美的石匾及石雕,很有尋寶的樂趣。而擱在井口上的舀水器,驟看似是南瓜殼,提起來才驚覺是用籃球膠皮改造而成,真是大開眼界。
出沒注意﹕國產奇異果 多汁解渴
和平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粵贛邊境的九連山區,屬亞熱帶常綠果樹帶,海拔高而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非常適合種植獼猴桃(即奇異果)。和平縣是國家級獼猴桃生產基地的最南部縣,也是廣東省唯一的獼猴桃產區,種植面積達2000多公頃。夏秋兩季正是獼猴桃的收成期,沿着縣城大街兩旁,滿眼盡是一堆堆的褐色果實,有些更以硬紙盒包裝用作送禮。
論外貌和香甜度,這些國產品種略遜於我們吃慣的新西蘭奇異果,不過熟透的獼猴桃撕開外皮後汁液卻非常豐富,一口咬下頓覺滋潤無比,絕對是天然健康的解渴妙品。
旅遊錦囊
交通:香港乘直通巴士至河源市,於市內源城區大橋南路汽車總站轉大巴至和平縣城,車程2小時,32人民幣;或在惠州市汽車總站乘高速大巴到和平,車程3小時,75人民幣。到和平長途汽車站對面的中巴車站,有專線車往返林寨鎮,早、午約2小時一班,12人民幣
門票:30人民幣,若不進入謙光樓、潁川舊家及司馬第這三處則免費
住宿:從和平汽車站向北行約5分鐘有海天大廈,屬較新的中檔酒店,雙人房135人民幣;林寨鎮大街上也有一兩間旅店
餐飲:古村內的竹園是新開的農家菜餐廳,海天大厦則有環境較佳的中餐廳
匯率:1人民幣約兌1.2港元
文、圖:水京
編輯 沈可媛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