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袁彌明買樓 睇3年買貴七成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3日 06:35
2012年09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1980年出生、曾參選香港小姐的袁彌明(Erica),雖然在最近的立法會選舉落敗,但她在樓市投資卻從未輸過錢。


這位80後在買樓收租時出手爽快,往往睇兩、三次就可果斷下決定,但買入現時自住的跑馬地永富苑單位,卻笑言因是要住一世的「姑婆屋」,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結果由2009年開始,睇過超過100個單位後才決定拍板購入最初屬意的單位,但成交價已由業主最初叫價的1100萬元,狂飈逾七成至1900萬元!

袁彌明的買樓之路起步得很早,2004年她剛從美國大學畢業回港,由於習慣了外國的自由生活,加上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決定搬出來獨立生活,不過一開始時她只是以每月5,000元,租用一個約200方呎的單位,其後因為當時樓價偏低,加上承租的單位環境不理想,就決定自置物業。


「當時向家人借了首期,就以163萬元購入銅鑼灣怡安大廈一個細單位,因為覺得即使日後不住,亦不擔心銅鑼灣物業租不出去,所以很快就決定買了。」住了短短1年,她因為選香港小姐,以約210萬元售出物業,並開始在將軍澳租樓住。


數次買賣物業皆獲利

直至2008年,她又與姐姐夾錢在銅鑼灣的邊寧頓街買了一個400方呎單位作收租投資,購入價亦只需百多萬元,但很快就因為需要資金作個人投資,所以在金融海嘯前就將手持的一半業權售予姐姐,「獲利」約30萬元。


其後因為準備結婚,加上金融海嘯令樓價下跌,令她覺得是入市時機,她就和當時的男朋友到處睇樓,一看就是數十個物業,但最有印象的還是現時自住的永富苑單位。


「我希望上山小小,環境可以比較安靜,但又希望附近有食肆,所以堅道、麥當勞道一帶都不適合我,大坑和渣甸山又太大、太貴,其實跑馬地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單位,雖然我不需要望馬場景,但起碼想景觀開揚一點,可惜區內大部分單位都是樓望樓。」


曾經5萬租住名鑄單位

「其實第一次看這個單位是在2009年,當時業主叫價1100萬元,但因為男朋友不喜歡,所以最終沒有買入。」其後二人購入了灣仔樂滿大廈一個500多方呎單位,但最後因為她開始踏上從政之路,令感情告一段落,她便將樂滿大廈的業權售予男朋友。


分手後,Erica仍記着這個永富苑單位,同時亦四出睇樓,可惜自住樓一直未有拍板,與此同時,她亦創立了生活用品零售店「生活百貨」,並親自拍片放上網教人化妝、護膚,大收宣傳之效,令她獲得不俗的收入。至2010年8月份,她再以435萬元購入一個560方呎的灣仔單幢樓單位作收租之用,自己就再次租樓,「當時以5萬元租住尖沙嘴名鑄一個1200方呎單位,但不喜歡新樓的間隔,亦不喜歡九龍區的環境,不久就決定再次睇樓。」


認定港島樓升值能力高

兜兜轉轉,看過上百個單位,到了今年初,她最終還是購入這個永富苑的單位,業主的叫價已經達至1900萬元,比2009年第一次看時,足足貴了800萬元,加幅達72%,加上政府於去年收緊按揭成數,令她只能按五成,但既然心頭好難覓,也只好一擲千萬入市。「這個業主的叫價很硬,一毫子也不減,如果2009年用1100萬元買,我可以做七成,只需330萬元首期,但年初我卻要用950萬做首期,加上釐印、佣金,已經過千萬,而且過程太繁複,所以我有一間大屋就夠了,日後即使再買,也只會選擇細樓,既易租出,手續費亦不多,買賣亦比較容易,所以收租樓我會很快下決定,可能看四、五間就已選定。」


雖然在港島買樓價錢較高,但Erica相信地段決定物業價值的道理,早已認定灣仔和銅鑼灣區是樓價爆升之地,所以多年來一直在區內投資物業,而事實亦證明的她的眼光獨到。


明報記者 歐陽慧恩

攝影﹕陳淑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