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環球經濟體系 潛藏巨大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3日 06:35
2012年09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美國第三任總統,以及它的獨立憲章起草人傑克遜(Thomas Jefferson)對銀行體系的看法。


傑克遜心目中的理想美國,是以農業主導,他一向對銀行制度有所懷疑和警惕,覺得制度隱約對後代欺騙,有不負責任的意味。今天回看,這是一個深具洞察力的見解。問題是銀行制度在世界上已存在了數百年,相對於傑克遜當年的情况,當代社會對銀行和貨幣的倚賴和投入,嚴重程度更是以千萬倍遞增。全世界每天牽涉以美元為單位的交易以萬億元計算,但美元又是什麼呢?


政府隨意印鈔 屬不負責任行為

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的得主蒙代爾曾經說過類似的說話,就是貨幣有如由政府發行的廢紙。從某角度看,自戰後建立的布雷頓森林協議瓦解後,支持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價值,只是人們對這國家的經濟政治實力,以及它的政府的信任。美國的經濟政治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問題是現時的制度容許美國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印製美鈔,美國政府又是負債纍纍,相信美元又是否明智?理論上,一個數量的貨幣應可換得同等數值的資產和物品,但世界上的資產和物品並不是可以在空氣中變出來,政府隨意印銀紙,又是否負責任的行為?慧雅記不起非洲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多少,但在以往曾經作過盤算,理論上要買起整個非洲並不是真的需要那麼多錢,幾家跨國企業的市值可能已經足夠,這究竟反映着什麼?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