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展:港應發展離岸人債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7日 06:35
2012年09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和新加坡同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兩城的相對競爭力一直頗受關注。談到兩地債市,星展銀行董事總經理及固定收入業務總監李福陳指出,近些年來,新元債券由於開放和低成本的優勢,較港元債市更能吸引企業融資。他表示,香港若想重拾優勢,未來應將更多精力放在離岸人民幣債市發展上。


李福陳介紹說,企業發債融資,在幣種上通常會選擇自己所在地區的通用貨幣,或者是通過最完善的美元債市募集美金。不過,東亞銀行(0023)、恒基地產(0012)、國泰(0293)等大型本港上市公司,在今年均透過星展發行新加坡元債券,集資額依次達到8億、2億及1億新元。相比之下,選擇在港元債券市場發債的企業卻少之又少。


李福陳解釋道,之所以愈來愈多的香港企業考慮在新元市場發債,原因是新元債市的投資者基礎更加成熟,「因此,選擇在新元市場發債,往往能讓企業獲得更長的年期、更低的息率,尤其在大額融資中更為明顯。」


星債市機制學美 透明開放

李福陳進一步解釋,港元債券市場至今還是以反向詢價(reverse-enquiry)機制為主,即有意投資的基金主動聯繫發行商認購債券。2008年以來,新加坡則一直致力將新元債市向美元債市機制靠近,通過公開建立投資者意願案(book building),讓詢價過程更加透明、開放,也讓第二次前來發債的企業,對定價水平更加心裏有數。「長此以往,新元債市更開放的機制,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促進二級市場的流動性,達到良性循環。」


「新元債市目前雖然在規模和流動性上,與美元債市還有巨大差距,但正一步步地向更開放的目標發展。」李福陳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隨着美元債券成本上升,新元市場更成為許多香港企業的優先選擇。


港元債主要競爭者 為離岸人債

談到香港債市未來優勢,他認為,「港元債券未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恰恰是離岸人民幣債券,因為政府對後者更為重視。」不過,因人民幣點心債現時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兌換人民幣及交易過程均不受到地理限制,星港兩地暫無可比性,「來自香港及新加坡的機構投資者認購總額,往往佔到各人民幣點心債發行量的九成以上,其中以香港投資者居多。」


明報記者 杜婧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