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在本月9日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8月份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再次回到了「2」時代,這也與我們銀行業研究中心此前的預期基本一致。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物價上漲的壓力已然突顯,通脹風險將有所加大。
首先,來自國外的輸入型通脹壓力較前期有所增加。隨着美國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出現反彈後進一步走高的可能性大增。發改委9月10日宣布將再次提高成品油價也驗證了價格走高的預期。另外,美國的乾旱也將對國際糧價及中國糧食價格帶來一定的影響。其次,由於8月份的PPI(工業品價格指數)加速下滑,實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近日發改委加大專案審批力度,批覆近萬億專案以進一步刺激經濟穩定增長。
觀望新一輪刺激措施 對通脹影響
這一系列穩增長專案的出台將對CPI上漲產生明顯的推力。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8月CPI漲幅有限的很大一個原因,在於豬肉價格同比下降了18.5%,拉低了價格總水平。但是8月份豬肉價格開始小幅回升,環比上漲1.5%,結束了此前連續6個月的環比下降。9月以後,豬肉將逐步進入消費旺季,其價格的回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物價上漲。
當然,雖然通脹風險有所上升,但綜合通脹向上的推力與向下的壓力兩方面的因素來看,CPI大幅度反彈的空間還很有限。一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8月CPI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鮮菜與蛋類價格,這主要是受夏季暴雨過多與溫度過高等臨時性因素影響,進入秋季後,這些臨時性因素將會消失,鮮菜與蛋類價格有望回落。
另一方面,下一階段CPI翹尾因素將處於持續回落過程,9、10月份翹尾因素將分別只有0.15和0.1個百分點左右,12月份則將歸零。
但CPI的反彈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空間,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製造了不少的難題。鑑於目前開始上升的通脹壓力和仍處下行的宏觀經濟形勢,未來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或將有一段「觀望期」,如果直到之前的寬鬆政策效力完全釋放後經濟依然沒有起色,央行才考慮出台進一步的寬鬆政策。
拉動經濟 同時亦防通脹
此前一段時間央行調節經濟下行主要是通過連續的逆回購操作,沒有像以往那樣降存款準備金。目前來看,逆回購操作效力有限,資金面緊張的局面沒能得以有效解決,關於降息和降準的熱度一直不退。在當前CPI反彈明顯的情况下,為避免下一階段物價上漲對利率政策的巨大壓力,央行短期內不再可能降息。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相對利率調整則要溫和一些,因此降準的空間相對降息而言也要大一些。一方面是由於出口疲軟,外匯佔款下降的趨勢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產生巨大影響,需要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釋放流動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此前的連續逆回購操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加大了市場對降準的需求。因此,綜合來看,年內存款準備金率確實存在下調可能性。
當然,無論是降息或是降準,在必然帶來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卻未必就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當前經濟低迷的難題。中央銀行在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釋放流動性的同時,或許更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到流動性的實際流向以及其流向效率這一問題上來,盡可能地使釋放的流動性流動到真正缺錢的中小企業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避免新一輪通貨膨脹風險的到來。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 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來自國外的輸入型通脹壓力較前期有所增加。隨着美國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出現反彈後進一步走高的可能性大增。發改委9月10日宣布將再次提高成品油價也驗證了價格走高的預期。另外,美國的乾旱也將對國際糧價及中國糧食價格帶來一定的影響。其次,由於8月份的PPI(工業品價格指數)加速下滑,實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近日發改委加大專案審批力度,批覆近萬億專案以進一步刺激經濟穩定增長。
觀望新一輪刺激措施 對通脹影響
這一系列穩增長專案的出台將對CPI上漲產生明顯的推力。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8月CPI漲幅有限的很大一個原因,在於豬肉價格同比下降了18.5%,拉低了價格總水平。但是8月份豬肉價格開始小幅回升,環比上漲1.5%,結束了此前連續6個月的環比下降。9月以後,豬肉將逐步進入消費旺季,其價格的回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物價上漲。
當然,雖然通脹風險有所上升,但綜合通脹向上的推力與向下的壓力兩方面的因素來看,CPI大幅度反彈的空間還很有限。一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8月CPI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鮮菜與蛋類價格,這主要是受夏季暴雨過多與溫度過高等臨時性因素影響,進入秋季後,這些臨時性因素將會消失,鮮菜與蛋類價格有望回落。
另一方面,下一階段CPI翹尾因素將處於持續回落過程,9、10月份翹尾因素將分別只有0.15和0.1個百分點左右,12月份則將歸零。
但CPI的反彈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空間,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製造了不少的難題。鑑於目前開始上升的通脹壓力和仍處下行的宏觀經濟形勢,未來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或將有一段「觀望期」,如果直到之前的寬鬆政策效力完全釋放後經濟依然沒有起色,央行才考慮出台進一步的寬鬆政策。
拉動經濟 同時亦防通脹
此前一段時間央行調節經濟下行主要是通過連續的逆回購操作,沒有像以往那樣降存款準備金。目前來看,逆回購操作效力有限,資金面緊張的局面沒能得以有效解決,關於降息和降準的熱度一直不退。在當前CPI反彈明顯的情况下,為避免下一階段物價上漲對利率政策的巨大壓力,央行短期內不再可能降息。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相對利率調整則要溫和一些,因此降準的空間相對降息而言也要大一些。一方面是由於出口疲軟,外匯佔款下降的趨勢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產生巨大影響,需要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釋放流動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此前的連續逆回購操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加大了市場對降準的需求。因此,綜合來看,年內存款準備金率確實存在下調可能性。
當然,無論是降息或是降準,在必然帶來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卻未必就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當前經濟低迷的難題。中央銀行在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釋放流動性的同時,或許更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到流動性的實際流向以及其流向效率這一問題上來,盡可能地使釋放的流動性流動到真正缺錢的中小企業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避免新一輪通貨膨脹風險的到來。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 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