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淋巴癌聯盟將9月15日定為「世界淋巴癌關注日」,香港更將9月列為關注月,希望提高公眾對淋巴癌的認識。香港血癌基金會副會長梁憲孫指出,市民常誤以為淋巴癌癌細胞只出現於淋巴結上,但淋巴細胞遍佈全身,因此各個器官都有可能出現淋巴癌,當中約一成濾泡性淋巴癌於非淋巴結位置原發。他稱,研究顯示以標靶藥作持效治療,能減低濾泡性淋巴癌患者的惡化風險。
梁憲孫表示,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發病率高,是本港排名第9的致命癌症,濾泡性淋巴癌佔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15%至20%。濾泡性淋巴癌難以根治,多年後復發率仍相當高。
全身都有病發風險
全球淋巴癌聯盟將9月15日定為「世界淋巴癌關注日」,血癌基金會長林谷薇麗指出,公眾對淋巴癌認識不足,因此教育工作相當重要。梁憲孫指出,常見的誤解是認為淋巴癌癌細胞只出現於淋巴結上,但其實全身各個器官都有可能出現淋巴癌。當中,約一成濾泡性淋巴癌於非淋巴結位置原發,患者可能出現與一般疾病相似的輕微病徵,故較易被忽視。如在鼻咽的淋巴癌,患者可能會出現鼻腔異常分泌物、聲沙等病徵,易被誤診為鼻咽癌。
基金會倡新藥物納資助範圍
濾泡性淋巴癌的第一線治療上,醫生多採用電療、化療加上標靶藥的治療方法。但濾泡性淋巴癌復發率高、病徵不易察覺,令患者防不勝防,即使治癒後也易於復發。
近期國際大型臨牀研究就指出,以標靶藥物「抗CD20單克隆抗體」在第一線治療後作持效治療,能減低患者惡化風險達45%,並無嚴重副作用。香港血癌基金會建議,在一線治療後,為濾泡性淋巴癌患者進行2年的持效治療,基金會希望政府能盡快將新藥物納入資助範圍內,減輕患者負擔。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