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今年至今進口1.78萬隻內地活牛,一半活牛來自內蒙古通遼市,當地檢疫部門指玉米失收,令養牛飼料成本增加,預告未來活牛價格還會上升,至明年中才有望緩和;但因為輸港活牛利潤微,供港牛場由5年前的17間減至4間,僅兩間擁經營權向香港進口商五豐行賣牛。本港獨家活牛代理的五豐行,為穩定貨源和價格,自行營辦牛場,不用只靠內地牛場。
據香港漁護署數字,上月有2057隻內地活牛輸入本港,平均批發價為每公斤51.65元。內蒙古通遼每年向本港供應約1萬隻良種牛,佔全港活牛供應約一半。在市內最大的舍伯吐交易市場,農民每3天運來約萬隻牛交易,當中只有300至500隻符合供港品質。供港牛場會從農民手中買入約200公斤重的小牛,飼養約半年,育肥達到600公斤重的供港標準,便賣給五豐行。
供港牛場之一澳豐公司的總經理閆先生說,近年有來自福建、上海等地的買家搶牛,拉高成交價,小牛成交價由7月的每公斤26元人民幣,漲至現時的30元人民幣。養牛飼料成本由去年的每天20元人民幣,增至現時的26元人民幣。他指出供港牛利潤小,市場正萎縮,由5年前的17間牛場,減至現時只有4間,當中僅兩間取得經營權,向五豐行賣牛。
閩滬搶購 飼料失收
五豐行過去1年5次調高活牛批發價,良牛批發價由去年9月的每公斤43.16元增至56.47元,加幅高達三成,肥牛較1年前貴逾兩成。而本港新鮮上等牛肉的今年7月零售價較去年同期加價15%。
牛價未見緩和之勢,通遼市檢驗檢疫局動檢科長魏先生更表示,今年內蒙和吉林玉米因蟲禍失收,餵牛的乾玉米供應預計明年中旬才有望回復正常,這段時間供港活牛還有漲價空間。
商會斥壟斷是高價元兇
本港今年首8個月入口1.78萬隻活牛,比去年同期少逾1000隻。五豐行代表劉岫軍否認是刻意減少買牛以逼高價格,只是因應市場需求,「不會有生意也不做」。他表示五豐行計劃最快今年底內地營辦牛場,自行供應活牛,初步計劃養牛逾2500隻,長遠希望牛場維持1萬隻牛存量,以維持貨源穩定,並作為牛價飈升時的緩衝,保持牛價穩定。
香港牛羊商會理事長鍾兆階認為,牛價高居不下的元兇是五豐行壟斷活牛市場,有小型肉檔因成本太高而結業,認為只有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才是唯一解決市民食貴牛的問題。
(明報記者阮穎嘉內蒙報道)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